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8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牲畜,隨著大喇嘛一道出行。
大喇嘛原還使人規勸,最後見說了兩次無效,便不再多言。
曹顒對於黃油、馬奶酒什麼的,沒有什麼稀罕的,最高興的是蒙古貴族那邊供奉了大米。
這見天的“白食”、“紅食”,偶爾有點麵食,也都是羊油炸過的麵點,曹顒實是吃得倒了胃口。
這有了大米,在駐地時熬上一鍋白粥,再就著吃其他的,也算是曹顒等人眼中的美味。
曹顒是權貴身份,卻與僕人們吃一鍋飯,這些落在大喇嘛眼中,越發篤定曹顒是有“慧根”之人。
曹顒卻是沒事的時候,坐在挑起的氈帳門口,看著沿途的草原發呆。
這綠色的,要是小油菜什麼的,多好啊?見天吃肉,來點青菜也能清清腸胃。
不過,看著,看著,曹顒卻覺得不對起來,只覺得眼前的景緻越來越荒蕪。
在其他的地方,綠草雖不能說是沒了膝蓋,但長到小腿肚也是有的。
這邊,卻是稀稀落落的,看不到多少綠意。
那些蒙古人,也有人察覺出不對,有兩個壯年僧侶催馬到了氈帳這邊,低聲說了什麼。
牛車已經停了,大喇嘛神情肅穆的走下氈帳,連曹顒都察覺出氣氛的異樣,跟著下了氈帳。
前方,入目所及,遍的土饅頭……
第565章 渡佛
在稀疏的草甸子上,這一片墳塋地顯得格外刺眼。
這生老病死,是天地萬物迴圈之理,本不算什麼稀奇。不過,這些墳頭上,長著青草的不過數座,其他的都是黃土,看著還不經年。
曹顒跟在大喇嘛身後,走進這墳塋地前,看著這大大小小的墳頭,心裡沉沉的。
地上沒有長草的緣故,是因不少地方的土地已經被翻過,草根已經被刨去了。
蒙古人的殯葬儀式有很多,土葬就是其中一種,他們也有聚族而葬的習俗。他們在遊牧的草原上,選出塊向著東方的坡地,在這裡修建家族墳塋,用蒙古話來講,這叫“厚其德”。
在他們眼中,這墳地的穴口要衝著太陽昇起的方向,使得亡者能像太陽那樣夕落朝升。不管遊牧多遠,要有家族成員老邁的時候,蒙古人都會趕著馬車,往自己的墳塋地來,
他們也在這裡做下標記,來宣告這裡是自己的“厚其德”,其他蒙古人瞧了,就不會在附近再起墳塋。
如今,沒有戰亂,為何會有這麼多新的墳塋出現?
曹顒的腦子裡,出現了今春口外他親眼所見的大雪。在京城時,他就聽人說起,北邊雪災更嚴重。
康熙還下旨意往蒙古運糧與派人過來教授捕魚的法子,當初曹顒心裡還覺得好笑。
他認為這不過是給蒙古王公看的,這所謂朝廷“賑濟”的錢米,能使得那些落魄了的蒙古臺吉們解決災荒,使得黃金家族的人不會餓死。其他的蒙古牧民,誰會將他們的死活放在心上。
曹顒正月到口外那次,想到數月後可能會有的災荒,曾“指點”了簡王府的大管事一回,說起這氈子與羊皮生意的“豐厚前景”。
他這般做的本意,就是希望簡王府那邊插手此事,使得牧民能用手中之物換銀子,好度過災荒。
熬到六、七月,原野上草長鷹飛,萬物復甦,想要充飢就不再是難事了。
偌大的草原,那些王府行商們涉足的地方能有多少呢?
大喇嘛已經低聲誦起《金剛經》,本是帶著幾分沉重的經文,用蒙語誦起來,聽得人越發心裡感傷。
墳塋地不遠處,有個破舊的氈包,大喇嘛的侍從已經過去探看,帶過來一個花白了頭髮的蒙古漢子。
若是看頭髮,他好像是五、六十歲,但是看臉上卻沒有那麼蒼老。
那漢子穿著件舊的蒙古袍,身形高大,卻是枯瘦的駭人。
他額頭紋像是刀子刻的一般,眼神有些呆滯。看到大喇嘛身上的僧衣時,臉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只聽“噗通”一聲,這蒙古漢子已經跪在大喇嘛面前,雙手手心向上,行著“五體投地”的大禮。
雖然這漢子未必認識眼前這個老喇嘛就是草原上德高望重的“呼圖克圖”,但是他仍是行了草原上佛教徒最隆重的大禮。
大喇嘛的臉上現出慈悲之色。伸出手去,叫這漢子起來。
這漢子站起身子,看著不遠處連綿的車隊,面上現出迷茫之色。
大喇嘛詢問這漢子的名字,又指了指眼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