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棄暗投明,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章士釗溝通兩岸和談的管道。在炮擊金門的硝煙尚未散去時,毛澤東就有了囑託:請章士釗寫信給蔣介石,把中共‘聯蔣抵美’的方針事先告訴臺灣。章士釗欣然應命。章是國學大師,古文極好。這封信寫得有特色。信中說:‘溪口花草無恙,奉化廬墓依然’;‘臺灣金馬,唇齒相依,遙望南天,希諸珍重’。毛澤東對這幾句特別欣賞,但他認為把臺灣看作‘南天’不恰當,後來改為‘南雲’。隨後,章士釗又從北京來到了香港。章的香港行,立即引起海外傳媒的各種猜測。港臺許多報紙發表訊息,稱章士釗是中共的‘和談專使’,擬透過私人關係向臺灣高層轉達中共和談條件,言其所帶條件有最低和最高兩種,前者是暫時什麼都不談,雙方先作有限度接觸,諸如相互訪問(官方或私人團體均可),通郵、通電,然後再通機、通航;後者則同意給臺灣以類似當年陝甘寧特區的地位,可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黨組織,經費亦可由大陸負擔,只要求臺灣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但是,臺灣當局對此和談條件沒有做出積極的響應。1959年2月初,毛澤東在一次對省市委書記的講話中談到國共兩黨進行秘密、間接接觸的情況。他說:‘臺灣是蔣介石當總統好?還是胡適好?還是陳誠好?還是蔣介石好。但是國際活動場合,有他我們就不去,至於當總統,還是他好。’‘10年、20年會起變化,給他飯吃。’‘讓他去搞特務,搞三民主義;歷史上凡是不應當否定的,都要作恰當的估計,不能否定一切,否定一切的結果,那是毀了自已。’蔣介石第三次連任‘總統’,中共方面捎話表示贊成。周恩來透過張治中給蔣介石、陳誠寫信,信的主要內容歸納為四句話:‘侷促東隅,三位一體,寥廓海天,不歸何待。’希望他們團結起來。2月27日,毛澤東在會見摩洛哥共產黨代表團時又說:‘現在我們又講跟蔣介石合作,他說不幹,我們說要。合作共同反美,他不幹,我們說有一天美國要整他,總有一天美國要承認我們,丟掉他,蔣介石懂得這一點。我們搞第三次合作,他透過秘密的間接的方法跟我們聯絡,公開不敢,怕美國,而我們不怕。’毛澤東還說:我們同臺灣,誰也離不開誰,就像《長恨歌》中所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蔣介石把枝連著美國,而美國卻連根都要挖掉。中共所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對臺灣方面產生了影響,大陸和臺灣的關係有了相當的發展,臺灣當局的一個重要負責人曾表示,他們不再派人到大陸‘進行擾亂公共安寧和破壞地方秩序的事’,並說,‘進一步派人到大陸去談談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須的’。1965年3月,陳誠病逝,臺灣報紙發表了陳誠的遺囑,這種遺囑一般都要有涉及到‘###反攻’的內容。而陳誠作為國民黨的‘副總裁’、‘副總統’,其遺囑既沒講到‘###’,也沒說要‘反攻’。中共透過有關渠道反饋回來的資訊談到,陳誠要周恩來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會違背民族大義,也就是說,不會讓臺灣分裂出去,做民族的罪人。陳誠的遺囑發表後,周恩來在政協民主人士會議上講到這個問題。他說,從陳誠的遺囑看,這是我們對臺通氣工作、傳話、傳信的結果,說明我們的工作有效果,有影響。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毅然回國。這一舉動給國黨當局以極大的震動。為了探聽大陸中共方面對臺政策的去向,1965年,蔣經國親自到香港接曹聚仁秘密抵達臺灣。曹早在1956年7月至10月,在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會談後,曾多次與臺北方面秘密聯絡,致力於商談和平統一大業。瞬間已過去近10年。這次曹抵臺的第三天,蔣介石在蔣經國陪同下接見了曹並開始磋商。經過幾次商談,談妥了當時6項內容。這6項內容是:1)蔣介石可偕舊部回大陸定居,仍任國民黨總裁,撥出江西廬山地區為蔣居住與辦公的湯沐邑;2)蔣經國出任臺灣省長。臺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外,其他政務完全由臺灣省政府全權處理;3)臺灣不得接受美國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財政上有困難,由北京照美國支援數額補助;4)臺灣海、空軍併入北京控制。陸軍縮為4個師,其中1個師駐金、馬地區、其餘3個師駐在臺灣;5)廈門與金門合併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北京與臺灣間的緩衝與聯絡地區;6)臺灣現任文武官官階、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生活保證只可提高,不準降低。在日月潭談妥的上述條件等北京方面認可後,臺灣方面將派人赴大陸作最後的商定。然而,此時,大陸開展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對臺工作實質上陷於停頓。這樣,祖國統一的談判遂告中斷。從此,海峽兩岸關係進入政治冷戰、外交抗衡的時期。儘管如此,在‘文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