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2部分,道果,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從聖賢堂都出來了,韓遠彷彿想到了什麼一樣,來到邱言跟前,問道:“在下在海外的時候,便聽聞過武經總要之名,一直無緣得見全本,這知行書院中必然是有收藏了,否則借之一觀?”
這話看似客氣,彷彿還在奉承邱言,但實際上卻在點醒邱言,告訴其人,到現在他雖有名望,也曾著作典籍,但終究不是儒家正道,而是兵家之書。
眾人一聽此言,都是心中大定,覺得摸到了邱言的痛腳、死門,反而都不怎麼擔憂了,只想讓邱言先言,待得說得差不多了,再扔出這個殺手鐧——
兵家之人,開儒家書院,先就根子不正,抓住了這一點,幾乎等於立於不敗之地了,除非有什麼意外出現。
至於這個意外是什麼,在場之人也都心知肚明。
“除非此人還能寫出一本儒家典籍!”
“但典籍之事,本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哪裡隨意就能書就的?一本典籍成就,就要將心中感悟積累耗盡乾淨,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年的時間,才能重新積累出來。”
“這邱言幾年前才寫了兵家典籍,而且一些就是幾本,肯定將感悟積累都用光了,這百家之說本就想通,往往能觸類旁通,儒家的積累只要有一個兵家核心,一樣能透過光暈引動天地之理,蛻變成一方典籍,但既然消耗,事後想要再成就儒家典籍,卻是難上加難了。”
“只要掌握了這一點,便可推翻知行之道的正統地位,因為其立足的根本,應該是兵家。”
“就看這邱言如何應對了。”
……
眾人的心思流轉,但表面還是都不動聲色,他們本來有些氣憤邱言懸堂百家,現在有了三老之言,不好發作,只是心中的惡感,還是會影響判斷和主觀,難免就生出敵意。
但便在此時,那姬默忽的開口問道:“東西應該是拿來了吧,既然今日這麼多人齊聚,正好見識一下,日後也能成為一樁美談。”
“好,晚生正有此意。”邱言在眾人的不解目光中,點頭應下,然後又將眾人給朝著那百寶堂領去。
………………
“真是開了眼界,這麼多的大儒過來,卻還是被邱師的言語所壓下。”
此時,在那百寶堂的偏房中,大瑞新主李炎,則是神色興奮,對於之前見過的一幕,很是感慨。
他雖然貴為一國之主,執掌王朝,依然是真龍龍氣的核心,但到底年歲不大,還是有少年心性的,再加上為軍之日尚短,還沒有學會多少帝王心術,是以見到之前諸多大儒齊聚,有聲討之意的時候,還有心擔憂,但又見到邱言寥寥幾句,便將局勢逆轉,連那些過來聲討的眾人中,那頂樑柱都被策反了,自然興奮異常,覺得見證了歷史——
以李炎現在的見識,尚且不能清楚的看出來,那三位老者,本意就不是過來找麻煩的,只當是邱言的話在起作用。
而李炎從小也算是熟讀典籍,知道不少典故,其中不乏舌戰群儒之事,都是流傳千古的,小時候讀來,就頗為嚮往,如今卻在眼前上演,又如何能安定的下來?
若非邊上的那小廝一直勸慰,怕是已經認不出,跟過去看熱鬧了,這一國之君,擅自出宮,又到了這城郊的書院中,參與學派紛爭,只是這一項,就不算消失,言官要說,史官要記,怕是今日在場的諸多大儒,也要紛紛指責。
他皇帝不怕,可這位伺候在邊上的小廝,卻是承受不了的,那為李公公的前車之鑑可還不遠。
只是,這樣勸著,很快就見到鄭雲從門外走來——這偏房就有地方,能看到大堂之景,是以很是清晰,能看到鄭雲懷中抱著的一方木盒。
ps:感謝“戎璺”的打賞!
感謝“書蠪”、“賈阿達”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書五行
鄭雲的身份,李炎自然清楚,當初想要去給邱言找麻煩,與之論道,多數都是鄭雲與孟三移擋下,兩人身為邱言的弟子,這學問也給李炎留下了深刻印象,認為是難得的人才,有意結交,雙方也算有著交情,不管今後局勢會如何變化,至少在此時的李炎心中,這位鄭雲,日後是要大用的。
現在,見到熟人走進來,但神色鄭重,抱著一個木頭盒子,一步一步,彷彿頗為沉重,那臉上更是汗流不止,眉頭緊鎖,似乎正在承受痛苦,又好似在思考什麼難題。
而其人身邊,隱隱似乎有虛影變幻不定。
這樣的情況,一下子就將這位新晉的大瑞之主給吸引住了,也不再堅持要往那聖賢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