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部分,道果,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抹平的,不過,也不用擔心,等明年會試結束,有了更高的功名,這些瑣事自然迎刃而解。”
邱言能來馬府,是給馬陽面子,他這一身,只為體驗人道,對功名利祿並無太多追求,無欲則剛,當然不用顧忌太多。
心裡這樣想著,邱言並未表現出來,而是神色如常的飲酒,那馬守坐在他的旁邊,頻頻敬酒,接著又與邱言談經論理,顯得很是投緣。
“邱兄,那日天理論道,我並不在此,事後聽人敘述,才知此事,一直引為憾事,邱兄你對天理人慾的看法,給我很大的啟發……”
酒過三巡,門外突然走進來一人。
這人來的突兀,未經僕從通報,貿然闖入,顯得失禮,可諸多馬家子弟在見到來人之後,卻是放下杯箸,一個個從位上起身,雖未行禮,但眼中都流露出尊敬之色。
馬守在起身時,拉了邱言的衣袖,後者頓時明瞭其意。
“這人是誰?竟讓馬家子弟有這般反應?”邱言順勢起身,朝來人看去,心中滿是疑惑,隱隱感到與自身有所牽連。
來人身材高大,看上去約莫四十歲左右,穿著藍色直裰,渾身流露鋒利氣息,好像一柄出鞘利劍。
“鄭先生。”作為長孫的馬宇走出來,出聲詢問。
那鄭先生點點頭,目光一掃,那視線銳利如劍,停在邱言身上:“這位就是邱公子吧?我這次來,是要請他前往春秋書院的,書老要見他。”
“什麼?書老要見邱言?”
聽了這話,諸人臉上多少都有異色。
邱言皺起眉頭,對方能認出他,這並不奇怪,看剛才的反應,這鄭先生明顯和馬家關係匪淺,認得諸多馬家子弟,一一排除,也能猜出自己身份,只是對方口中的春秋書院,卻讓他感到疑惑。
“春秋書院在東都頗有名氣,存在時間不短,聽說連馬老相國年輕時,都曾在裡面求學,可為何會來找我?我與此書院從未有過接觸。”
正在邱言疑惑之際,那鄭先生走了過來,口中則道:“邱公子此來東都,應是為了杏壇論道,書老請你過去,正與此有關!”
ps:感謝“飛雪玄狐”投出的評價票!
第三百零六章提前入士林?
春秋書院。
這座書院歷史悠久,相傳前朝還未建立的時候,這座書院就已經存在了,當年也曾大儒雲集。
和理宗書院一樣,也是位於城郊,佔據了好大一塊土地。
不過,和新興書院不同的是,這春秋書院的周圍,並沒有太多的學術氛圍,反而聚集了好些民眾,這些人住在磚瓦房裡面,在此繁衍生息,書院外圍,更有連綿良田,田間地頭,有農夫耕作。
乍一看,還以為是一處莊園。
走到春秋書院的圍子邊上,邱言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一名名農民身上,不時遙望農田——
之前在馬府的時候,那位鄭先生不告而入,見了邱言後,告之春秋書院有請。
得知此事,邱言沒有繼續留席,而是在鄭先生的帶領和馬守的陪同下,出了東都,來到了此處。
走在旁邊的馬守一到此處,就開始介紹起來:“這裡的地都是書院所有,租給這些人耕種,每年只需上繳四成收成,餘下的都留給他們自己,春秋書院歷史悠久,是太史公的傳承,太祖定鼎天下時,為招攬賢達,給予了許多賞賜,書院周圍的土地,就是那時候賜下來的。”
他這位理宗書院的門生,對春秋書院卻格外熟悉,而且話裡話外給邱言的感覺,反而像是春秋書院的門生。
“原來是這樣。”邱言點點頭道。
農民辛苦一年,最後卻要交出四成收成,近乎一半,如果是在邱言前世,幾乎不可想象,但在這個世界,土地都是地主的,在其中勞作的都是佃戶。在他們的觀念裡,自己在別人的地頭幫別人種地,別人拿走大頭那是天經地義,給自己留下來的,就是勞作的酬薪,要是留得多,就被看成賞賜。
其實,所謂佃戶,家中可能也有薄田,不過一來是田地少。二來又可能比較分散,不適宜勞作,這第三,則是家裡人口眾多,靠著一點薄田養活不了,才不得不出來給地主家種地,以此貼補家用,艱難度日。
聽了邱言的話,馬守笑道:“這也是春秋書院蒙太祖厚待。不受賦稅,不用納糧,才能給佃農這些優待。”
邱言聞言,還是無聲的點頭。
上繳四成都被說成優待。這並不令他驚奇,要知道,在劍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