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部分,愛因斯坦傳,冬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善而鬥爭的一名戰士。”
巨大的榮譽和成就並未泯滅愛因斯坦善良的同情心。英費爾德深深銘記住這一點。英費爾德第一次會見愛因斯坦是在1920年。當時,他在雅蓋斯基大學學習,而在第五學年時想到柏林在普朗克、勞厄和愛因斯坦那兒完成自己的學業。但是,出生在波蘭的人,特別是猶太人,在普魯士官僚機構中會遇到非常不友好的接待。久久猶豫之後,英費爾德決定向愛因斯坦求援。英費爾德描述著這一次求援:“我在哈貝蘭大街5號愛因斯坦的住宅門前按了電鈴。我又膽怯,又激動,懷著節日般的心情等待當面親謁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夫人請我走進一個擺滿了笨重傢俱的小房間。我說明了來意。她表示抱歉,說我還得等一會兒,因為她丈夫正在和中國教育總長談話。我等著,由於焦急和激動我的臉都發紅了。最後,愛因斯坦開啟了房門,和中國人道別後,便請我進去。愛因斯坦穿著黑色的短上衣,條紋褲子,褲子上掉了一顆主要的紐扣。那張臉我在報紙上和雜誌上已經看到過許多次。但是沒有一張照片能表現出他那炯炯的目光。
“我把自己事先認真準備好的一番話忘得一乾二淨。愛因斯坦對我友好地微笑一下,遞給我一支菸。這是我到柏林以來見到的第一次親切的微笑。我結結巴巴地向他敘述自己的困難。愛因斯坦注意地聽著。
“‘我倒很樂意替你寫一封信給普魯士教育部長,不過這一點用也不會有的。’”‘那為什麼呢?’“‘因為我已經開過許多介紹信了’,接著,他冷冷一笑,低聲又說了一句:”他是反猶主義者‘。
“他在房間裡來回踱了幾步,沉思了一會兒。
“‘您是學物理的,事情好辦一點。我寫幾個字給普朗克教授。他的推薦比我的作用大,這樣辦最好了!’”他開始找寫信的紙。紙就在書桌上,在他面前。我不好意思指給他看。最後,他終於找到了紙,草書了幾句。他還不知道我對物理學是否有所瞭解,就已經把信寫好了。“
轟動世界後的愛因斯坦仍然質樸、善良、樂於助人,這種品質是他抵抗一切虛榮侵蝕的堅強防線,也是他在自然科學領域之外獲得廣泛人格魅力的重要原因。
俄國學者、政治家盧那察爾斯基在20年代拜訪愛因斯坦後,就對愛因斯坦這種精神品質作了形象的描繪:“愛因斯坦眼睛近視,目光漫不經心。也許,他一半以上的注意力已經早就徹底地轉向內部某處。也許,愛因斯坦大部分的眼神老是忙於和他的思想一起在作某個計算圖。因此眼睛充滿抽象的思維,甚至顯出有些憂鬱。然而,在社交生活中,愛因斯坦是一個異常快活的人。他愛開玩笑,他的笑聲是善意的,完全是孩子般的。這時,他的眼睛霎時間完全變為孩子般的眼睛。他的不同尋常的質樸產生了一種魅力,以至使人不知怎麼地就想撫愛他一下,握握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當然,這樣做是懷著極大的敬意。得到的是某種溫柔的同情感、質樸的讚賞感以及無限的尊敬感。”
盧那察爾斯基同時也描寫了艾爾莎,這段描寫中所包含的評價似乎與愛因斯坦自己的評價有些差距。但不管怎麼說,能讓愛因斯坦在20年代初獲得相對安寧,艾爾莎是有巨大功勞的。盧那察爾斯基說:“她是一位不太年輕的女人,頭髮濃密灰白,但有魅力,精神上仍然是很美的,甚至勝過肉體上的美。她全心全意地愛自己偉大的丈夫,她準備獻出一切為保護丈夫免遭生活拖累,併為他建立起一個極其安靜的環境,使他具有世界意義的思想能在這樣的環境裡成熟。她充分認識作為思想家的丈夫的偉大作用,並充滿對丈夫像對最招人疼愛的與眾不同的大孩子一樣的情感,充滿伴侶、妻子和母親的最溫柔的情感。”
傳奇般的經歷給愛因斯坦帶來榮譽、名聲,也帶來了苦惱和憤恨。
七 柏林(三)
★ 播種和平
從愛因斯坦的政治信念看,他屬於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派左翼,堅決反對威廉君主政體。他對德意志軍國主義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崩潰,以及德國共和國誕生感到由衷高興。1918年秋天,德國爆發了士兵起義和工人罷工,前線也開始崩潰。11月9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倉遑出逃。德意志共和國成立了。
11月9日的“革命”,愛因斯坦親眼見到了。那天,愛因斯坦本來要到柏林大學去講相對論。他上午出門,滿街都是罷工工人和起義士兵,擠得水洩不通。大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大聲叫感著:“罷課了!革命了!”
“自由萬歲!共和國萬歲!”
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