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夢傾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五章:親王鎮地方,召喚之天下歸一,一醉夢傾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鏡就有密報,胡惟庸、劉健一黨居然秘密派人接觸鄧尊,只不過一開始並不明顯,而且鄧尊估計也不是特別清楚,但是現在是越來越明目張膽了。
“陛下,是不是派人拿下胡惟庸?”姚廣孝目光一冷,問道。
鄧昇想了想,說道:“不必,一來罪名太過牽強,二來,朕也想知道齊王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不過這段時間讓明鏡的人給朕盯緊胡惟庸一黨,不可鬆懈!”
“喏!”姚廣孝應道。
在姚廣孝離開之後,鄧昇便獨自一人想著關中、西涼的官員以及駐軍的問題,關中還好一點,地域比較集中,基本設立一道之地便足以了,但是西涼地域廣闊,如果設立一道的話,治理起來恐力有不逮,但是西涼又是地廣人稀之地,設立兩道又好像有些多餘,這讓鄧昇十分苦惱。
而除了關中、西涼兩地的劃分之外,鄧昇還有一個十分苦惱的問題,那就是對地方的管理上,到底是繼續沿用道縣制還是恢復先秦的分封制。
這是一個十分值得考究的問題,在前世的歷史上,雖然說在秦朝一統六國之後,郡縣制便成為了主流,但是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其實分封制在華夏正統皇朝裡面,一直都存在的,特別是漢人皇朝中,除了個別之外,基本都是存在分封的。
比如漢朝,就冊封宗室為諸侯王,裂土分疆;西晉,冊封宗室為藩王,執掌一方兵權;唐朝,以宗室為一州總管,坐鎮地方,執掌一地軍政大權;明朝,冊封皇子坐鎮地方。
這些都是分封制,只不過在國家概念日漸穩定的時候,地方勢力對中央的衝擊越來越小,所以分封制的形式也出現了不同的變化,漢朝的諸侯王,地盤少則一郡,多則數郡之地,到了明朝,藩王基本沒有地盤了,只剩下兵權,這就是變化。
對於秦朝的滅亡,很多人都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是因為秦始皇殘暴,大興土木,過渡消耗民力,又有人說是秦二世昏庸無道、趙高擅權弄國,殘害忠良。
這些都是秦朝滅亡的原因,但是鄧昇卻認為,秦朝之所以滅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六國貴族。
秦朝一統天下的時間太快了,從公元前0年,秦王嬴政派遣內史騰滅韓開始,至公元前221年秦大將王賁納降齊王建,進入臨淄為止,只用了十年的時間,而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後,並沒有好好的安撫六國遺民,反而是先後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同時大肆徵發民夫,導致六國遺民亡國之恨未消的同時,又對秦朝有了新的怨恨。
另外,秦滅六國之後,廢除了分封制,選擇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郡縣制在華夏曆史上施行了一千年,後來先後出現的州府縣、路府縣等制度,都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完善的。
但是郡縣制雖好,卻不適合當時的秦朝,秦滅六國之後,六國舊貴族勢力依然強大,秦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實力,這就給了六國舊貴族休養生息以及壯大的機會,而地方缺乏重兵鎮壓,導致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基本都是一點就燃的,而且秦朝末年說是農民起義,但是除了個別幾個真的是農民之外,大部分都是六國貴族,與其說秦朝亡於農民起義,倒不如說秦朝亡於六國貴族呢。
因此,在華夏曆史上,漢朝建立之後,劉邦便施行郡國並行制,難道漢朝的開國功臣都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嗎?顯然是知道,但是那個時候,漢朝對地方的控制很有限,所以分封諸侯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對地方的控制。
而現在,鄧國所面臨的處境,與秦朝何其相似呢?雖然現在趙國還存在,但是鄧國一統天下之勢已成,趙國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鄧國自乾元元年,鄧昇以岳飛為主將率領七萬大軍攻打荊國開始,到天統五年,已經過去了三十三年了,被鄧國滅亡的國家有荊國、韓國、陳國、湘國、吳國、蜀國、越國、南國加上剛剛滅掉的秦國,一共有九個國家,除了被鄧國滅亡的,被其他國家滅亡的國家,大大小小十幾個,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自秦朝滅亡之後就建立起來的,至今都有幾百年,當地的百姓根本沒有什麼一統天下的概念,甚至會對滅亡他們國家的人特別的憎恨,所以想要天下百姓對鄧國產生認同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甚至,可以預想的是,日後各國遺民的動亂也會此起彼伏的,如果地方上沒有重兵鎮守的話,恐怕會出問題的,因此,置重兵於地方在現階段很重要。
可是有一個問題就是,什麼人領兵呢?鄧國名將輩出,鎮守地方綽綽有餘,但是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他們的能力都太強了,雖然有著系統的存在,鄧昇不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