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夢傾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五章:親王鎮地方,召喚之天下歸一,一醉夢傾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這些將領會背叛自己,但是自己畢竟已經不年輕了,倘若日後太子登基了,他們還會不會那麼的忠心呢?
如果不用大將,就只能用宗室領兵了,可是鄧昇來自後世,漢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有明初的靖難之役都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宗室屏藩,弊端太大了。
這個問題鄧昇也是想了很久,最終,鄧昇還是決定以宗室鎮守地方,畢竟都是姓鄧的,肉爛在一個鍋裡,只不過鄧昇並不是採用漢朝的郡國並行制,而是採用明初的藩王制度和唐朝的總管制度。
明初的藩王坐鎮地方,是封藩,但是隻有兵權,沒有其他權力,而唐朝雖然一州總管執掌軍政大權,但是那只是一個官職,並不是封藩,所以雖然實質上是分封,但是名義上卻不是。
鄧昇結合唐明兩朝,決定在地方設立總督府,總督一地兵馬,但是並沒有其他權力,而且錢糧方面都是由朝廷掌控,另外,各王駐守地方,是以地方官職,而不是爵位,並且鄧昇還特地說明,各地總督府只是暫設,何為暫設呢?就是在特殊時期才會設立,一般時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只要朝廷覺得這些總督府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可以沒有任何負擔的撤銷掉,不像明朝,有個皇明祖訓壓著。
有了想法之後,鄧昇便下旨,以京兆郡、河東郡、馮翊郡、扶風郡、弘農郡五郡為關中道治所在長安;武威郡、天水郡、金城郡、隴西郡、安定郡、北地郡、敦煌郡、酒泉郡為西涼道,以姑臧為治所;另外暫設姑臧總督府,由晉王鄧瀚出任姑臧總督,都督武威郡、金城郡、天水郡、隴西郡、敦煌郡、酒泉郡、北地郡、安定郡八郡諸軍事,晉王麾下千牛衛改名西涼衛,坐鎮西涼,無詔不得輕離西涼道,其所需之錢糧物資,均有西涼道供應。
聖旨一出,滿朝譁然,都以為鄧昇要重新啟用分封制了,滿朝文武瞬間分為了兩派,一派支援分封制,一派則是反對分封制。
天統五年,七月初二日,景陽殿朝會上,兩派官員爭吵不休,各有各的觀點,此次爭持不下。
最後,還是鄧昇看不過眼,說道:“諸卿誤會了,朕並不是要重啟分封制,而是有鑑於地方舊貴族勢力強大,百姓對大鄧的認同感不足,恐生異變,故而才以親王鎮守地方,而且這總督府朕也是說明了,暫設,待日後大鄧在地方的統治穩固之後,便可以裁撤。”
“陛下此言差矣!”禮部尚書陳群出列說道:“親王手握重兵,坐鎮地方,勢必會削弱中央的實力,強枝弱幹,於國不利,倘若陛下擔心地方生亂,大可以挑選重臣治理,施以仁政,時日一長,百姓自會認同我大鄧,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陛下,陳尚書言之有理,親王手握重兵,倘若心生異心,舉兵反叛又當如何呢?”刑部尚書范仲淹附和道。
“放肆!”鄧昇聞言大怒,關於這些,鄧昇也是考慮到的,也是最擔心的,但是這些話在臣子的口中說出來,就有些不合適了。
“爾等是在離間我天家情份嗎?”鄧昇怒道。
“臣不敢!”眾人聞言,連忙伏地說道。
“哼!”鄧昇冷哼一聲,說道:“朕主意已決,爾等不必多說!退朝!”
散朝之後,鄧昇便將崔浩和張賓請來,對二人說道:“你們可知朕這樣做的原因?”
崔浩點了點頭,雖然沒有事先和鄧昇溝透過,但是崔浩和張賓也是猜到一二的,鄧昇不是看不出親王坐鎮地方的弊端,但是鄧昇為什麼還要堅持讓親王坐鎮地方呢?無非就是擔心那些開國將領,這些將領南征北戰,功勳赫赫,方眼整個鄧國,除了鄧昇,誰也鎮不住,如果一旦鄧昇不在了,這些大將在地方又手握重兵,太子如何自處呢?所以思前想後,鄧昇還是決定讓親王坐鎮地方。
鄧國的親王都是鄧昇的兒子,日後鄧灝繼位之後,既是主上,又是長兄,佔盡大義,就算起兵作亂也是不得人心的,所以相對於功臣,對付自己的兄弟對鄧灝來說容易很多。
“但是今日朝會上,陳尚書、範尚書所說的也不是不無道理,如果陛下堅持讓親王坐鎮地方的話,就必須給朝廷足夠的倚仗才是。”張賓說道。
張賓並不是反對鄧昇的決定,而是提醒鄧昇。既然已經決定讓親王坐鎮地方,就要考慮到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危害,並且朝廷足夠的倚仗。
鄧昇點了點頭,說道:“朕明白,因此朕才會說這個總督府是暫且,倘若日後太子覺得這些總督府沒有必要存在了,大可以直接裁撤掉,倘若有人不服,自有朝廷的制度,安撫也好、出兵也好,都可以,另外,總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