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敦厚朱德,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臨留在蘇聯繼續學習和回國的選擇之中。面對毛主席關於將來作何打算的徵詢,朱敏回答:“我願意留下來,等學成後再回國。”並談到自己決心選擇教育專業。毛主席當即表示:“當老師很好,只要你喜歡。當老師很有意義,社會主義建設是需要大批優秀教師的。”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期間,一次朱敏見到毛主席,談到父親朱德要求她搬到學校居住並不許經常回家一事時,毛主席說:“這是應該的,應該與群眾打成一片,應該到群眾中去!”以後,毛主席還曾多次向朱敏詢問北京師大的工作、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等情況,鼓勵朱敏為教育事業多做貢獻。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從帥府千金的人生傳奇看朱門家風��(5)
“不管幹什麼,都要安心自己的工作,幹哪一行,就要把哪一行搞好。”多年後,每當想起爹爹生前常說的這些話,朱敏覺得似乎工作幹勁更足,“就在他去世前,還對親人說‘人活著是為什麼?活著就是要工作,要革命’”。在一篇懷念爹爹的文章中,朱敏如此寫道,“父親的這些教誨,是留給我們子女後代的無價之寶。我一定要像父親一樣,踏踏實實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誓言如鋼鐵般擲地有聲,朱敏將對爹爹的愛化作實現誓言的動力,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朱敏又開始了第二個教學的春天,同時被提升為教授。她和中國教育戰線上千千萬萬個人民教師一樣,兢兢業業地工作,樸實無華地生活。
1986年12月,年滿60的朱敏雖然離休了,但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了30多個春秋的她,早已和教育事業結下不解之緣,無法離開這項深愛的事業。離開工作崗位,並不意味著教書育人的事業已經結束。80年代中期,部隊整編,有大批的幹部戰士轉業復員回到地方。這些復轉軍人為保衛祖國無私地奉獻了青春年華,回到地方後,怎樣才能儘快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朱敏與幾位老同志商量,提出建立一所為部隊戰士和基層幹部服務的成人高等院校——中國軍地兩用人才大學,後屬地化管理稱為北京軍地專修學院。朱敏親自出任院長。
朱敏曾擔任中國保健科技協會會長、中俄友好協會理事等職。一身樸實的裝束,神情中也絲毫不見驕嬌之氣;雖然她是開國元帥的獨生女兒,卻從不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任何特殊要求。然而,從帥府千金到平民百姓,畢竟身份上存在巨大落差。很自然地,朱敏也曾經受到這種落差的困擾。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後代,該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是否擁有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特權呢?朱敏從爹爹敦厚、質樸的個性及一心為民的品行上感受到自己做人處世的原則。〖HJ〗
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五個國慶節,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要登上天安門城樓和首都人民一道歡慶。朱敏非常想和爹爹一起去天安門城樓參加活動,可令她想不到的是爹爹對自己的這個要求卻大加責備。再三請求無效後,朱敏委屈地說起以前在蘇聯過國慶節時,斯大林都邀請自己去紅場觀禮臺。她沒料到,這番話讓爹爹的火氣更大了,“你住口,斯大林請你,是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是蘇聯的客人,那是出於外交禮節,可現在你是在中國,天安門城樓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活動的地方,那不是你們去的地方!你現在不是小孩了,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正是爹爹的這番話,像閃電一樣劃過朱敏的內心,並在她心靈深處烙下深刻印記。在此後的日子裡,反覆地體味著爹爹的話,朱敏真正地擁有了普通人的平常心,過上了一種平實而幸福的生活。
求學時的朱敏生活中的主題是讀書,工作後她的主要生活內容便只有教書育人;至於如何花錢,年輕時的她對此很不得要領。那時,每個月的工資剛發出來,半個月就花沒了,往往口袋裡只剩零錢時朱敏只好找爹爹求援。見到女兒陷入經濟危機,朱德不由得和她開起玩笑:“怎麼?老師同志,成了窮光蛋了,工資一個人花還不夠?別人一大家子的日子怎麼過的?照你這個花法,不把別人的脖子都紮起來啦?”一針見血地指出朱敏的毛病是沒有計劃性,並提出以後親自替她制訂開支計劃,幫助她養成良好的用錢習慣。
〖JP2〗此後,朱德真的給女兒制訂了個詳細的開支表。朱敏按照爹爹的這個開支表計劃用錢,再沒有出現家庭“財政赤字”,也逐漸養成了節省的習慣。後來家庭陸續又添了幾個孩子,生活相當緊張,但朱敏再也沒有向爹爹伸手,反而將生活安排得很有條理,孩子們個個都很結實健康。至今,孩子們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