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敦厚朱德,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丁傢俬塾讀了不久,朱家實在負擔不起3個孩子讀書的費用了,於是讓兩個大孩子回家種地了,朱德因為年齡小,又過繼給了伯父朱世連,能夠繼續讀下去。他在丁傢俬塾讀了兩年,除讀完了四書外,還讀了《詩經》、《書經》,並且還開始學作對聯。他用優異的成績證明,穿草鞋的孩子不但會種田,還會讀書,而且比周圍所有的人都讀得好、讀得多!於是,就連偏心的先生也不得不承認:朱代珍這孩子這麼用功,將來肯定有出息。

當時,旱災嚴重地困擾著山區的農民,許多農家因為田裡的禾苗枯死不得不扶老攜幼,遠走他鄉。

1895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種的地方加租子”,朱德家裡沒有力量交納地主的加租,地主的管家就在除夕那天突然來到朱家,一進門就板著臉:“我家老爺有話交代,你家欠下的租,新賬加老賬,連本帶利,分文不能少,就是賣兒賣女也得結清了。至於今年是個荒年,那隻能怪老天不幫忙。租子嘛,老爺有話,顆粒都不能少。你們聽清了沒有?”

朱家老小聽到這裡,恨得直咬牙,卻沒有敢吭聲。最後,還是老祖父朱邦俊爆發了,他氣憤地對管家說:“你家老爺也太狠毒了,那是要遭報應的。回去告訴你家老爺,今年要租子沒有,要命有一條!”話音剛落就摔倒在地,暈了過去。管家看到如此情景,也只好收場,臨出門時,還撂下一句:“你裝死也沒用。年前你交不了租子還不了債,就莫想過年!走著瞧吧!”

這年除夕,琳琅山裡下起了少有的鵝毛大雪,松樹白了,竹林白了,田野白了,遠近一片銀白。不時傳來一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那是“丁閻王”在丁家大院裡關著大門歡度除夕。這時,朱家老小圍坐在火盆旁,默默地送走這年最後一個寒夜,企盼著來年風調雨順有個好年景。年邁的祖父朱邦俊甦醒過來後依門站立著,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思緒萬千。他轉過身對火盆旁邊的子孫們說:“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旱了一年多,這場大雪不易呀!”他像是看到了來年的豐收,看到了希望。

正說著,“丁閻王”家的管家提著燈籠、帶著打手闖進了朱家:“你們姓朱的全家都在這裡,好好聽著,我丁家老爺傳話,你們欠的租債一定要還清!你家租的田全部收回,已另外招租了。限你們明天就搬出這裡!”

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碎了朱德全家人的心。農曆大年初一,朱邦俊父子邁著沉重的腳步,冒著飄飄的雨雪,頂著凜冽的寒風,在泥濘的小山道上四處奔波,為了全家人的生計,求拜佃主,租房佃田。他們奔波了一天,毫無著落。晚上,富人家的孩子們提著燈籠、放起了鞭炮,朱德和他的兄弟們卻圍坐在長輩的身旁,默默地聽著大人們議論來年的生計。全家人計議到半夜,認為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向人家借錢贖回祖屋和祖業田,分居兩處各謀生路。於是,決定朱世林夫婦帶著孩子遷居陳家灣,朱德隨伯父母、祖父母及三叔、四叔遷回朱家大灣,在朱家老祖屋附近靠祖業田生活。

分別的時刻是令人心碎的。朱德眼含熱淚,依依惜別了慈愛的母親和朝夕相處的兄弟們,離別了他生活九年的山村……朱德後來回憶起當年家庭破產、骨肉分離的慘景時說:“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忍氣苦讀的寒門學子走出大山覓出路�(3)

朱德隨伯父移居大灣的一年以後,有遠見的伯父又送朱德進入距大灣八里地的席家砭私塾繼續讀書。他在這裡斷斷續續地度過了八年的私塾生活。

塾館的先生叫席國珍,字聘三,號伯谷,是一位很有見地、又很有骨氣的正直的知識分子。年輕時,席先生曾兩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從此也就打消了科考的念頭,在家設館教書,兼種幾畝土地,聊以為生。

朱德入塾時,席先生年近50。入學那天,伯父帶著朱德拜見席先生。先生拍了拍朱德的肩頭,十分滿意地說:“我給你起個學名‘玉階’,希望你用功讀書,像白玉那樣清清白白做人,紮紮實實做事,立志沿著玉石砌成的階梯步步登高。你看如何?”朱德深深地鞠躬後,說:“我決不辜負先生的厚望!”

在席先生的指導下,朱德先後讀完了《綱鑑》、《千家詩》、《古文觀止》、《幼學瓊林》、《國語》、《戰國策》等,廣泛涉獵了二十四史和諸子百家的一些文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