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老山文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政委。中央縱隊(軍委第二縱隊)也下分四個梯隊:第一梯隊是教導師,負責人是張經武;第二梯隊有供應、維修、通訊、訓練等部門,以及挑夫;第三梯隊是賀誠領導的野戰醫院;第四梯隊則由政府和黨的官員……及一個保衛團組成,它由保衛部門負責人姚頡指揮,政委是張南生。
劉伯承把中央級隊比作轎子的座椅部位,該縱隊的行動不能象作戰部隊那樣迅速,數幹名挑夫和他們的重擔——傷病員和老人拖了後腿。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縱隊成了沉重的錨鏈,拖累著行動較快的作戰、部隊。最後。不得不甩掉那些沉重的包袱(挑夫居然還搶著辦公桌椅和檔案檔案)。
中央縱隊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傷亡極少。出現的傷亡更多是由於敵機轟炸和偶然的事故,如驚馬帶著背上的人一起掉下山澗,而不是由於戰鬥。
在這個縱隊裡,當然有指揮作戰行動的李德、博古和周恩來,還有毛澤東、王稼樣等人,王稼祥一年多前腹部負傷至今未愈。這裡還有三十泣婦女幹部,她們大多數是高階指揮員和高階幹部的妻子,很多人自己就是高階幹部。
紅軍像拖著圓木的象隊,轉移到蘇區曲面南角,從那裡悄悄地越界進入白區。
十月二十一日夜,紅軍幾呼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衝破了蔣介石的第一道碉堡防線。這條防線設在江西西南端的桃江河畔。桃江是贛江的一條支流。進入廣東省境內,紅軍行軍的方向仍舊是向西偏南。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條奇怪的路線,因為通知下來的行軍目標是向北向西前進,同二、六軍團會師。
長征出師大吉,紅軍勝利地衝破了第一道碉堡封鎖線,隨後又急速向第二道封鎖線挺進,並於十一月三日以同樣的速度順利透過。此後推進的速度稍有減慢,但到十一月十日,紅軍已全部透過尚未竣工的粵漢鐵路。
這是指揮有素的旋風般的作戰行動。儘管李德曾提到指揮員之間就細節問題爭論不休,特別提到因為缺少地圖使一軍團裹足不前,耽誤了時間。
長征初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因為周恩來透過談判已同廣東軍閥陳濟棠達成了一項秘密交易。在長征途中,對峙雙方的軍隊指揮員之間進行秘而不宣的接觸是屢見不鮮的。
這樣做的原因很多,它符合中國傳統的兵家之道。中國人是特別明智的民族,如果能夠達成適當的安排,他們決不會執意非要血染沙場不可。意識形態的改變也沒有能夠破除這一傳統。許多今日兵戎相見的人過去都曾有過密切的聯絡,特別是在革命運動的早期,那時他們都在孫中山先生的旗幟下共同作戰。國共兩黨曾有過多年的合作。
在錯綜複雜的中國政治棋局中,蔣介石並不總是萬能的。他面對著地方軍閥和政治搞客排列組合的萬千世界,聯合也好,結盟也好,無時不在變化之中,軍閥們擔心一旦蔣介石過於強大,自己的地盤(和財路)就會喪失。對他們來說。無論是蔣介石還是共產黨變得過於強大都是他們所不願意的。如果和共產黨搞交易可以撈到好處,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他們中間有些人還對共產黨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愛國主張表示歡迎。
這些因素促使廣東方面的陳濟棠在一九三四年九月向周恩來發出秘密信函,建議舉行私下談判。李德認為陳濟棠這樣做的動機是懼怕國民黨中央軍衝破紅軍的防線,把軍隊一直開到廣東邊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共產黨的根據地是廣東的一道屏障。不管動機如何,粵系軍閥派了一個密使去見周恩來,周當即作了積極的表示。他說:“我們可以利用陳將軍的反蔣態度,我們必須吸取在十九路軍問題上失敗的教訓。”
周恩來派了兩位負責同志,一位是何長工(他曾勸說王佐參加了井岡山的紅軍),另一位是潘漢年(他後來負責同莫斯科聯絡的秘密使命),去粵北的一個小山村,在那裡達成了一項互不襲擊的協議。雙方還商定交換情報,廣東省長還答應向紅軍提供通訊裝置和藥品器材。因此,長征中的紅軍穿越廣東及毗鄰地區有時就象遊客散步一樣消閒自在。廣東軍閥的軍隊裝作什麼也沒有看見。紅軍的情報工作十分出色,它對敵情瞭如指掌。
這項中立協議對決定長征開始的時間有一定影響。雖然到了九月,轉移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大的變化已不可能了。這一協議也許促使共產黨領導人確定從毗連廣東的一隅突圍的選擇。還有證據表明,廣西軍閥也同紅軍達成了某種諒解,由其在廣西東北部讓出一條“走廊”,以利於紅軍迅速透過。
廣東軍閥根據秘密安排向紅軍提供通訊器材並非孤立的一例。張國燾領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