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吾國與吾民,不受約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卻可能像《米德爾馬契》①裡那位學者卡薩波(Casaubon)一樣,沒有能夠覺察到他夫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這一點,其他男人是可能做到的。

『①《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作者為英國著名小說家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作於1871~1872年。』

這種對庸見的崇拜有其哲學基礎。人們很有興趣地注意到,中國人在判斷某論點正確與否時,並不僅僅訴諸道理,而是既訴諸道理,也訴諸人情。“Reasonableness”譯成中文為“情理”。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情”即“人情”,或“人性”:“理”即“天理”,或“外部原因”。“情”代表著可變的人的因素,“理”代表著不變的宇宙的法則。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就是評價某項活動,或某個歷史問題的標準。

這種區別也可見於英語的reason(道理)和reasonableness(合情理)的對比。我相信是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是論理的動物,但不是合情理的動物。中國哲學也承認這一點,並認為人應該設法使自己變得合情合理的而不只是講理的。中國人將合情理置於道理之上。道理是抽象的、分析性的、理想化的,井傾向於邏輯上的極端;而合情理精神則更現實、更人道,與實際緊密聯絡,能更正確地理解和審時度勢。

對西方人來講,一個觀點只要邏輯上講通了,往往就能認可。對中國人來講,一個觀點在邏輯上正確還遠遠不夠,它同時必須合乎人情。實際上,合乎人情,即“近情”比合乎邏輯更重要。因為一種理論會太符合邏輯以至於完全缺乏庸見。中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