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極樂誘惑,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次,洪教主真的“上天”了。
從曾國藩所講洪秀全屍體“頭禿無發”的描述看,此人死前倒真有服毒的跡象。
千古淒涼英雄路——李秀成的下場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李守成,入太平軍後改名李壽成。1857年率兵解鎮江之圍後,洪教主為彰其功,賜其名“李秀成”。要知道,洪秀全本人名字中有“秀”,賜李秀成之名不避他自己的“聖諱”,可稱是極大的榮顯。
李秀成28歲參加太平軍,文化程度雖不甚高,但在最初起義的那幫人中已經算得上是“秀才”,知書達禮,字寫得不錯。太平軍攻下南京,因軍功卓著,李秀成受封為“右後四軍軍帥”。到了1856年,由於他出色的指揮能力和高人一等的“情商”,李秀成已經是“地官副丞相”了。天京事變之後,李秀成由於在安徽地區拓地得力,受封為“副掌率”,即太平軍的副總司令。1858年夏,由於他在攻破江北大營的戰鬥中表現超常,洪秀全在轉年封他為“忠王”。1860年,搗毀江南大營後,李秀成率軍在江蘇、浙江地區佔據大片土地,控制了江南財稅地區不說,兵員急速增長,人員多達數十萬人。也正是因為他在蘇浙地區的情勢一派大好,或多或少轉移了對安慶解圍的注意力,其實也埋下日後天京陷落的伏筆。但是,節節勝利之下,他所領導的太平軍在上海周圍受到常勝軍和李鴻章淮軍的有力抵抗,二打上海皆不克而退,戰線逐漸回縮。此後,屋漏偏遭連夜雨,太平天國諸事皆不利,將死兵亡,地減城失,一步一步不可挽回地走向衰亡。
李秀成最大的失著,在於他只貪圖蘇浙根據地的開闢,不顧大局,在打武昌和救安慶這兩次軍事行動中首鼠兩端,先是失約會剿武昌,再坐視安慶不救,致使陳玉成最終敗亡,導致了天京最終的失陷。安慶之戰時,不僅陳玉成、洪仁�懍ο嗑齲�罡ㄇ濉⒒莆慕稹⑽餿縲⒌熱訟嗉燙峋�莢��ǘ覽鈽慍傘⒗釷老託值芏�擻蕩缶�胝悖�怨俗鑰�佟靶綠斕亍保�帳拱睬炻淙肭寰��幀K�裕��畹筆鋇乃照愀皇��兀�黿鍪槍�堊淘啤C�鮃咽В�負緯曬Γ�
天京城陷時,李秀成奮不顧身,率千餘將士保護幼天王冒死突出重圍,並把胯下好馬讓與那位16歲的少年,自己拼死力往外衝蕩。湘軍濠壘層層,突圍時君臣相失,夜裡廝殺,最終相互走散。
李秀成所騎的馬不是戰馬,戰至天明時,力道不夠,已成廢馬,他只能棄馬步行。如果他不把好馬讓與幼天王,肯定能突破重圍後順利逃脫。
他與兩三個隨從攜一包金寶逃上荒山。在一個破廟旁,恰被一群欲發戰亂財的村民發現,脫身不得。由於村民人數多,搜掠財寶之後分贓不均,兩夥人打鬧,最終把李秀成扭送入清營。據解放初期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派人實地調查,查出捕送李秀成為首的兩個農民姓名,一個叫王小二,一個叫陶大來。虎落平原龍陷沙灘,大英雄萬馬軍中蕩騁如飛,最終竟然落在兩個貪財的莊稼漢手中。
曾國荃聽說忠王李秀成押到,又喜又怒。喜的是終於抓住這位太平軍最重要軍事統領,怒的是這多年來湘軍數萬人命喪此人之手。於是,這位曾九爺竟然手持尖錐,上前對渾身鐵鏈的李秀成一陣亂捅。
忠王不為所動,笑語曰:“曾老九,打仗各為其主,你這樣做又是何必呢。”(趙烈文記載稍有異。曾國荃令兵士用刀細割忠王臂膀,鮮血淋漓,李秀成一聲不吭)
悻悻之餘,曾國荃令人特製一木囚牢,把李秀成死死關在其中。
五天後,老陰狡詐的曾國藩趕至,“好語”相勸,李秀成便開始寫他的“自述”。
從7月29日寫起,一直到8月7日,李秀成寫了七萬多字的“供詞”。
縱觀李秀成供詞,大概有七方面的內容:1.有關金田起義詳情;2.有關“天京事變”前後的歷史;3.有關六解天京之圍的情況;4.敘述在上海等地與“常勝軍”交戰的情況;5.為太平天國的軍政民政作辯解;6.分析太平天國失敗的幾大失誤;7.表達他自己要為曾國藩收服太平軍餘部的願望。
由於李秀成自己撰寫“供詞”,加上他最後要替曾國藩“收降”太平軍餘部的想法,使得這位大英雄身後廣遭非議。
“極左”學者更是以此把他定性為貪生怕死的叛徒。為此,研究太平天國最權威的羅爾綱先生一直為李秀成此舉辯解,他自1944年開始就宣稱李秀成的“投降”是類似當年姜維降魏的偽降,是苦肉計。他認為,李秀成是想透過偽降爭取時間,準備東山再起。羅先生推斷,李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