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部分,三國軍神,翱翔198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冬天,段熲帶領一萬人,突襲當煎、勒姐兵馬聚集的地方,大破叛亂的羌人,斬殺羌人大帥,將俘虜的數千羌人屠戮一空。

斬殺羌人俘虜,這在當時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以往哪怕羌人戰敗被俘,朝廷也會將他們好生安撫,然後給予路費放其歸鄉。

然而,段熲的手段卻是極其狠厲。

羌人要麼無條件投降;要麼被殺得所剩無幾之時,段熲才肯接受他們的投降;對於那些堅持反抗的羌人,段熲更是奉行趕盡殺絕的政策。

此後的段熲,對於羌人更是窮追猛打,殺敵無數。使得西部羌人膽寒,畏之如虎,聞段熲之名可止小兒夜啼。

不止是羌人,就連一些士大夫都指責段熲,說他是:屠夫、劊子手。

講述完了以後,賈詡看著文昭,說道:“主公現在知道,我當初為何會謊稱自己,是段公的外孫了吧?”

此時的陳旭,哪裡還不明白?

段熲在涼州殺出了赫赫威名,哪怕已經回朝擔任太尉,羌人對他仍舊十分懼怕。

這也是為什麼。賈詡能夠用段熲的名字,嚇住那些氐人了。

464。第464章 名將之殤

聽說了段熲的事蹟,陳旭不由有些心潮澎湃。從段熲對待羌人的鐵血手段之中,他似乎看到了明朝皇帝的身影。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朝是個錦衣衛、東廠橫行,皇帝昏庸的朝代。然而,只有瞭解那個時代,才會明白明朝的風骨。

與西漢面對匈奴的和親不同,與東漢對待羌人的綏靖也不一樣。

哪怕明朝的皇帝再如何昏庸、懦弱,他們都堅持著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縱觀整個明朝,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與其他國家、民族,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的朝代;也是唯一一個,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

哪怕是緩兵之計,哪怕是暫時的屈服,在明朝都從未有過。

崇禎皇帝以天子的身份殉國;正統皇帝被俘決不求饒;隆武戰死沙場;紹武被俘絕食自殺……

明朝皇帝,雖然沒能改變滅國的事實,卻保留了自己的風骨。想到這裡,陳旭眼眶居然有些溼潤。

賈詡看到文昭有些失態,輕聲喚道:“主公,主公……”

文昭心中一驚,不著痕跡抹去眼眶裡面的淚水,笑道:“文和喚我何事?”

賈詡說道:“主公可知,我為何會給你講述段公的事蹟?”

文昭沉思半晌,說道:“莫非文和以為,段公對待羌人的政策,能夠徹底平息羌患?”

說到這裡,陳旭卻是有些不太相信。假如真的能夠以殺止殺,段熲可能早就平定了羌患,也不至於他死去以後,羌人越加猖獗了。

而且,打仗是要花費巨量錢財。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也沒有哪個人敢拍著胸脯保證,在與羌人交戰的過程中,會一直碾壓他們。

陳旭雖然聽到段熲的所作所為,心潮澎湃。但是他身為一方諸侯,卻要考慮很多問題。

賈詡沒有急著回答陳旭的問題,反而繼續開始講訴段熲的事蹟。

與段熲同時代的名將,還有皇甫規、張奐,他們三人併成為‘涼州三明’。

一開始,三人都在涼州,平定羌人叛亂的戰爭之中嶄露頭角,他們也都有些惺惺相惜。

然而,皇甫規、張奐對羌人主張教化、安撫,段熲卻認為應該以殺止亂,以暴制叛。

皇甫規、張奐的主張,得到了很多儒士的同意;段熲的所作所為,卻又讓士大夫所詬病。

到了後期,因為處理羌亂意見相左。並且皇甫規認為,段熲對待羌人的手段太過血腥,就與段熲的關係逐漸疏遠。

及至後來,皇甫規就拉攏張奐,使得張奐徹底倒在了皇甫規這一方。

兩人認為,對待羌人不能野蠻的殺戮。他們仍舊堅定地相信,只有使用安撫、內遷、招安的政策,才能慢慢感化羌人,徹底平定羌患。

皇甫規與張奐,在段熲之後平定羌人叛亂的過程中,也屢次進行阻撓。

東羌先零羌部落,自覆沒徵西將軍馬賢后,朝廷不能征討,遂數次寇擾三輔。度遼將軍皇甫規、中郎將張奐屢次招降,羌人既降又叛。

桓帝下詔向段熲詢問,如何才能徹底平定羌患。

段熲認為:狼子野心,不容易用恩德結納。羌人走投無路之時,雖然降服,但大漢收兵以後,羌人又會騷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