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部分,三國軍神,翱翔198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起來。對付這樣的人,只有用長矛挾脅,白刃加頸,羌人才會害怕。
羌人戰鬥力不強,欺軟怕硬。如果用騎兵五千,步兵一萬,車三千輛,花費兩三年的時間,完全可擊破頑抗的羌人,震懾那些投降的部落。如此一來,就可以徹底平定羌患。
這樣一來,雖然會耗費許多錢糧。但是自有了羌患以來,涼州邊境一直難安,朝廷前後耗費的錢糧不可計數。今日若能多耗費一些徹底平定羌患,卻是好過不停的平叛。
桓帝聽從了段熲的建議,就讓他依言行事。
建寧元年春,段熲將兵萬餘人,齎十五日糧,從彭陽直指高平,與先零諸種戰於逢義山,斬首八千餘級,獲牛馬羊二十八萬頭。
當時竇太后臨朝當政,肯定了段熲定羌的策略,並且極力讚揚了他的功勞。
不僅如此,她還任命段熲為破羌將軍,下令中藏府調撥金錢財物,增助軍費,徹底剿滅羌人。
隨後,段熲屢次遠赴塞外,大破羌人。
後來張奐上書:“東羌雖已殘破,餘種還不易消滅,段熲性情輕浮而果敢,臣擔心他吃敗仗,難保常勝。應當用恩信招降羌人,才不會後悔。”
天子聽從了張奐的建議,就下詔讓段熲停止進兵,朝廷將派遣使者前去招降羌人。
段熲卻再次上書,堅持要徹底剿滅羌人。並且最後說道:臣每次都是奉詔行事,然而軍隊在外,不可由內部的朝廷指揮。臣希望完全如這句話說:任臣專責,臨機應變,不失權宜。
這句話就是變相的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面對朝廷對待羌人態度的轉變,段熲選擇了不聽從詔書所言,仍舊剿滅羌人。
第二年,朝廷派遣使者馮禪勸說漢陽散羌投降,散羌畏懼段熲兵鋒,也答應了投降。
段熲卻認為,如今正是春播時間,百姓都在田野勞動。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