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好口才好命運,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酸了!請用君王之禮埋葬它吧!”
楚王問道:“照你看,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答道:“拿白玉做棺,調集大批士兵挖墳,發動全城男女挑土。出喪時,要齊、趙兩國的使臣在前面陪送,讓韓、魏使節在後面護衛,還要建一個祠廟,放上牌位,追封它為萬戶侯。這樣就能讓天下人知道,大王您是重馬輕人的君主了!”
楚王聽了,幡然悔悟:“我竟然犯了這麼大的過錯,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優孟見楚王收回命令,就建議:“鐵鍋為棺,放上花椒、桂皮、生薑、大蒜,把馬肉煮得香噴噴的,讓人們飽食一頓。”楚王見優孟說得有理,就照辦了。
在論辯中,按照對方的論理和手法對付對方,讓其飽嘗自己釀造的苦酒,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荒謬而服輸,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txt小說上傳分享
好口才好命運 第十四章(3)
《古今譚概》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齊國大夫邾石父謀叛,齊宣王不僅誅殺了他,還準備殺盡他的家族。邾石父的家族聽說後,就有人請求艾子設法救助。
艾子說:“這事好辦。”
族人問:“怎麼辦?”
艾子笑了一笑:“只要拿根繩子,就可以免去你們的罪了。”
家族中的人都以為艾子在說笑,可是又不敢多問,只得回去找了一根三尺長的繩子交給艾子,並由艾子帶著繩子去見齊宣王。
艾子問齊宣王:“要反叛的人只有邾石父一個,他的同族有什麼罪,為什麼要殺他們呢?”
齊宣王說:“先王之法,不敢廢也。《政典》上寫得清清楚楚:與叛同宗者,殺無赦。”
艾子跪下來說:“臣也知道您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不過我有一句話要說,過去,您的舅舅不也歸降過秦國麼?那麼您也是叛臣的同族,按理應該定罪,希望您立即服罪,千萬不要因為愛惜您個人的生命,而毀了先王的法典啊!”艾子說完,就恭恭敬敬獻上三尺繩子。
齊宣王沉吟片刻,站起來說:“算了吧,我赦免他們。”
艾子在此即是抓住齊宣王的短處,由於他的舅舅也是一個叛臣,如照先王法典,作為外甥的齊宣王也屬九族之列,理應被誅。而艾子將此荒謬的先王之法,反套在齊宣王身上,最終使齊宣王不得已放棄先王之法,赦免了邾石父的族人。
中國古代有一則寓言,一個商人自誇自己的矛無堅不摧,又吹說自己的盾無銳不擋。有人問他:“用你的矛,攻你的盾,會怎樣呢?”商人頓時啞口無言。在論辯中,如果我們能及時抓住對方在概念、判斷、推理中的某些悖論,並借用其原話,指出其不能自圓其說的矛盾,其論點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同時也都有自己的短處和弱點。在與人論辯時,要想取得勝利,首要的一點便是找出對方的弱點所在,直接攻之,對手必定難以招架。
無須多說,講個故事
在論辯時,不直接向對方講道理或回答對方的質問,而是巧妙地借用或編排新鮮有趣的故事,以生動具體的資料,喻證出一番深刻的道理,這就是藉助故事法。這種方法生動具體,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戰國時,燕昭王去見賢人郭隗,詢問尋求賢才的計策。郭隗說:“成帝業的國君,會把賢人當作老師來相處;成王業的國君,會把賢人當作朋友來相處;成霸業的國君,會把賢人當作臣下來相處;至於亡國的國君,則把賢人當作僕役小人來對待。大王如果能廣選國內有才能的人,並且上門去拜見。那麼,天下人聽說此事,賢人一定會歸附燕國。”
昭王問:“我應該先去拜見誰才合適呢?”
郭隗說:“我聽說古代有一個願意用千金買千里馬的國君。但是,三年內他都沒有買到千里馬。國君的侍臣說讓他去買千里馬,於是國君便派他去。三個月後,侍臣終於找到了一匹千里馬,但馬已死,所以他用五百金買了千里馬的馬骨。他回來後,便把此事報告給國君。國君大怒:‘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馬,不是死馬!而且你還花費了五百金!’侍臣回答道:‘對於死的千里馬,大王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來,更何況活的千里馬呢?我這樣做,是讓天下人認為大王誠心要買千里馬,千里馬馬上就可得到!’果然,不到一年,國君便買到了多匹千里馬。現在大王如果想招到有才能的人,就首先從我開始吧!如果像我郭隗都能得到您的重用,更何況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們的才能遠遠超過千里馬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