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戰前投資,民國戰神,鈞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開墾出的土地大面積連在一起,然後形成龐大的規模效益。

這些土地開墾出來後,用的是最好的農業技術,因為是新開墾出的土地,自然是直接用機械化生產。

如果這時候把人遷移過去種地,日後搞機械化農業又得讓這些農民轉業,轉業是最為麻煩的。直接搞機械化生產,可以避開這個麻煩的環節。

東北的土地以種植大豆為主,這年頭世界各國當中,只有中國有成規模的大豆種植,而世界各國對植物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大豆這東西種出來根本就不愁賣。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的油脂企業跑去生產軍工品,更是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的油脂加工超負荷運轉。

所以西北集團也提前投資榨油廠,在東北各城市分佈開來。

在北大荒(黑龍江)區域,基本上都是種大豆,而在吉林和遼寧,則有大片的飼用玉米種植。

西北集團在這裡種植大量的飼用玉米的同時,還大量開設養殖場,用於飼養肉牛,並建立罐頭廠。

肉牛出欄後,直接加工成軍用、民用牛肉罐頭,即可以供應內部,也可以用於大量出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食品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大量的農業投資,使得此時中國的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工業方面這一年也發展迅猛,特別是海關關稅提高後,各國對華商品輸出陣亡了大部分。

為此各國紛紛反制,也對華提高進口關稅。

不過提高的也就是普通產品,像汽車、拖拉機、飛機、軍火這些東西,西北的產品有技術優勢,根本不愁賣。

各國對華商品輸出的消亡,使中國的民族財富外流現象被突然遏制。同時原材料出口也減少了。

減少的原材料出口在上海、浙江、福建地區找到了宣洩口,西北政fu的華東行政區的輕工業迅猛發展,很快成為取代洋貨缺口的主力軍。

輕工業投入少,見效快。發展速度之快,比重工業要迅猛得多。特別是當前各國商品被擋在海關之外,市場上已不存在與民族商品競爭的對手。

華東地區的輕工業也開始逐漸的取代西北輕工業的地位,大量的工廠開始向華東地區遷移。

在世界經濟一片蕭條的情況下,華東地區開始也開始呈現出西北各省的繁榮趨勢,這得益於大量的投資。

西北集團除了在西北蘭州開設證券交易市場外,在陝西西安、華東上海都成立了證券交易市場,並計劃接下來在西域省開始建設的碎葉市再成立一個證券交易市場。

西北集團大規模的吸納民資,並給與穩定的回報率,因此融資規模越來越大。

西北集團走的是壟斷經營,而很多行業是可以進行融資發展的。民眾買了股票,然後回報率會被西北集團限定在一個合理的數值當中,如回報率太高則讓政fu對該行業增稅,回報率太低則讓政fu對該行業減稅。

政fu把錢收上去了,然後再透過採購西北集團獨資企業的產品,將錢轉移回財團手中。如軍火、工程建設,利潤都非常高,也只有西北集團有資格涉入。

一般在需要加大投資的領域,西北集團都會給出15%上下的年回報率,而那些已經建設得差不多的領域,給與的回報率則比較低一些,從而將資金引導向需要的領域上去。

購買股票逐漸成為西北老百姓的一種投資習慣,這主要是西北集團的大力推廣和宣傳所造成的。

當老百姓發現,他們按照宣傳購買了股票真的獲得了穩定的回報,就會想方設法的增持股票,甚至是工資發下來都捨不得花,大部分都拿去購買了股票。

西北集團現在有技術,不需要靠沒有技術含量的手段來坑老百姓的錢,所以老百姓的錢投入股市後還是很安全的,每年回報率都會較為穩定。

上海證券交易市場開張後,在富庶的華東地區吸納了大量的投資。儘管西北開始發展後,財富開始向西北各省轉移,但是上海作為一個國際都市,其財富總量依舊不可小覷,加之西北政fu接管上海後,華東經濟開始發展,上海的民資力量也是很強大的,畢竟這裡曾經就擠下了八萬名買辦商人。

投資西北工商,成為這時候中國投資者的主流。

大量的商人、地主,甚至是工人、農民,都在買西北集團的股票,不過股票價格一直保持在一個合理的高度。西北集團並沒有把這些股票價格炒高,而是按照合理的價格增發股票,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進重紫這本書後

洋草果

拯救世界,王炸開局[快穿]

乘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