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王立群讀史記 秦始皇,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勢,決不能信。要是信了楚國,不和秦國講和,最後咱們和秦國一打,楚國一兵一卒都不會來,就上了楚國的大當。但是韓宣惠王,從內心來講,真是覺得秦國是心腹大患,最後還是接受了楚國的建議,不再跟秦國議和,然後就擺出架勢要和秦國打。這樣一來,宣惠王十九年,秦韓兩國軍隊在岸門打了一仗,這一仗打得激烈的時候,韓宣惠王不斷催促楚國,楚國是一兵一卒都沒有來,把宣惠王給狠狠地忽悠了一下。這一下把韓國坑苦了,打了個大敗仗,最後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太子派到秦國做人質求和。這個戰例,我們可以看出幾點。第一,韓國確實想聯合楚國去對付秦國,這是它最重要的一個外交方針。行得通嗎?行不通,因為六國之間互相矛盾很深,楚國是想借韓國跟秦國兩國交兵,雙方都削弱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想真正援助韓國,所以它合縱合不起來。它最後被秦國打得沒有辦法,成為秦國一個附屬國,苟且偷安,能延長一年算一年。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滅亡,就是歷史的必然了。公元前231年,秦王贏政首先把南陽拿下,第二年,就把韓國的都城拿下了,韓國就滅了。所以,韓國的滅亡是三個原因造成的,互為因果,互相都有影響,最終導致了韓國的亡國。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王贏政滅掉的國家,也就正式拉開了秦王贏政統一天下的序幕。在滅韓以後,秦王贏政的劍鋒又會指向哪個國家呢?請大家繼續關注,謝謝。

16:趙武靈王

[畫外音]上一集講到,韓國因為又弱又小,成為第一個被秦王贏政滅掉的國家。之後,秦王贏政又把統一之劍對準了趙國。因為趙國是秦國的近鄰,所以實行遠交近攻的秦國把趙國看成向中原擴張的最大障礙。為了說明秦王贏政消滅趙國的深層次原因,我們不得不把視線投向趙國的歷史當中。在秦王贏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趙國實力非常強大。趙國國君趙武靈王,當時曾經雄心勃勃地想把秦國滅掉。後來由於趙武靈王,以及其後的三位趙國國君犯了一系列錯誤,給趙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最終才給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的機會。可以說趙國之亡,四位趙國國君難辭其咎。今天就讓我們把焦點對準這四位國君之一——趙武靈王。

上一集我們講到韓國的滅亡,韓國是第一個被秦王贏政滅掉的國家。韓國滅亡以後,秦王贏政第二個指向就是趙國。趙國對秦國來說是個強有力的對手。趙國曾經在一位國君的領導下想滅掉秦國,這個國君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是趙國發展史上,非常有貢獻的一位國君。他的貢獻主要是四個字—胡服騎射。胡服就是改穿胡服,騎射就是招募騎兵。胡服騎射一共推行了兩次,趙武靈王十九年首次進行,趙武靈王二十四年深化進行,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變革,也可以說是趙國的商鞅變法,也是趙國強大的一個開始。但是推行胡服騎射非常困難,趙國的周圍有很多少數民族,就是遊牧民族。他們穿的服裝跟趙國人不一樣。趙國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所以趙國的服裝和中原諸侯的服裝是一樣的。現在要胡服就是讓趙國的君臣把中原諸侯的服裝去掉,換上胡人的服裝,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服裝歷來都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中間文化改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再一個,這種改革遭到了王公大臣的堅決反對,反對的根本理由就是認為夷狄文化不可取,我們現在把先進的中原文化換成夷狄文化不可取。所以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特別是胡服這個問題中間下了很大功夫。他作了兩件事,第一,爭取重臣的支援,第二,爭取公族的支援。重臣之中最重要的一個臣子,叫做肥義。這個人是輔佐趙武靈王的父親和趙武靈王的兩朝元老,他首先找肥義來談,講明自己胡服騎射的目的。肥義非常理解趙武靈王,很支援他,而且肥義給他講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話,“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能幹大事業的人,是不跟一般人去商量討論的。根據是什麼呢?肥義又說了兩句話,他認為在人之中,有智者和愚者,就是聰明人和笨人之分。“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愚蠢的人,事情來了都看不見;聰明的人,事情還沒有成形,就看出萌芽了。有了重臣肥義的支援,趙武靈王心裡比較有底,但是他還要找公族中間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叔叔,公子成。公子成是在上層非常有號召力,影響力的一個人。他先派一個大臣去做工作,他叔叔拒絕。然後趙武靈王親自找他做工作,非常耐心的講了四點。第一,從目的看,你說我們穿這個衣服為什麼?是為了便於使用。只要便於使用,管他是胡人的衣服,還是華夏的衣服呢?不必非得穿本族的衣服,外族的衣服好,我們也可以穿,實用。再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