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皮骨,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矯當然清楚,第七彪這能將禮服穿成劍服的大老粗,關心會是制度麼?其實是魏王倫會將他擺在體制內什麼位置!

與第七彪不同,第八矯深刻參與了建制之事,一同被召入櫟陽宮的還有景丹、任光、王隆等人。

和定王號一樣,對於這嶄新的“魏國”採用什麼官制,亦然體現了眾人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政見。

王隆提議用漢制,如此才能和新朝徹底割裂,景丹覺得不如繼續沿用新制,否則不足以與諸漢相區別。第八矯則以為,既然魏命維新,倒不如再創一種新的“魏制”。

還是任光這個“老實人”緘默聽了半響後,說道:“大王亂世草創,依臣看,這制度不便太過繁雜。”

第五倫頷首:“不錯,王莽改制可謂面面俱到,按照《周官書》設計四輔三公四將六監,還將名字一一改了以合古文之意,然而不過十五年便土崩瓦解。吾等尚在馬上取天下之際,制制不在繁複好看,而在簡便易行。”

他摸著嘴唇上蓄起的鬍鬚笑道:“吾等身居秦宮,依我看,秦時官制,就很不錯啊!”

“三公九卿,職責分明,絕無冗雜重複,漢高誅暴秦而用秦制,足見其妙。倒是漢元帝以來,欲拔除一切秦時舊制殘餘,每代皇帝都大改制度,層層累加,反而使得吏員迷茫,百姓糊塗。”

此言說得眾人面面相覷,頓時明白了第五倫的意思。

“我在國號上,可以不用秦之皮,但卻不妨礙我用最適合戰時的秦之骨,來征伐取天下啊!”

……

畫虎畫皮難畫骨,世人往往只識其皮而不識其骨,就比如說漢朝,摸著秦朝的石頭過河,將秦的精髓都給摸到手,低頭一瞧,連骨頭都黑了,這哪行,連忙蒙層儒皮來裝點!

哪怕武帝以後中央大改官名,但秦制殘餘,卻頑強地存活在邊邊角角的王國制度裡,比如朝廷稱“光祿勳”,而漢之諸侯國卻叫“郎中令”,甚至還保留了內史這種秦官。

所以第五倫欲用秦制給他的新國家打製度基礎,在不明就裡不懂歷史的人看來,還是漢時諸侯國的那一套。

在簡陋的櫟陽宮廣場上,進行了相比於漢帝登基,簡單到令人髮指的稱王典禮後,第五倫立刻頒佈了眾人職務。

“魏國有三公:國尉、相國、御史大夫。”

國尉是名義上的王國最高軍事長官,自然是馬援,兼任河內郡守。

而相國分左右二人,以右相為尊,然而第五倫卻空置右相,只宣佈遠在魏地的耿純為左相,兼任魏郡守。

馬、耿二人雖然沒跟來,卻是第五倫創業團隊裡最重要的夥伴,沒有他們,連魏郡的盤子都不一定能撐起來。跟隨第五倫西行的人裡,武吏多是被馬援一手練出來的,而文吏則都做過耿純的手下,自無異議。

然而他們畢竟離得遠,國尉、相國這一武一文的活,還是第五倫自己來幹,也方便大權獨攬。

其次是御史大夫,為相國副貳,也有督查百官之責,第五倫挑了景丹擔當,相國缺位的情況下,御史大夫就要分擔很大的業務。有這能力並且對渭北頗為熟悉知道如何治理的,也就景丹了,不過也少不了有人嘀咕兩聲“後來者居上”之類的話,但真要算起來,在交情上,確實是景丹先來的。

其餘人等則為九卿,萬脩做了“衛尉”,第五倫既無宮室,也不必他來站崗,只掛了名,兼任“衛將軍”主征伐。

耿弇則為“太僕”,和萬脩一樣,也是掛名而已,兼車騎將軍,第五倫確實將自己手下全部車騎,包括需要收拾的越騎營都給了他。

第七彪為“郎中令”,算是距離第五倫最近的武職,畢竟他是被視為“吾之樊噲”的。

同是宗室的第八矯成了“宗正”,專管宗族事務,族中多是平庸之輩,唯第八矯經歷磨礪後露出了璞玉之質。宗族裡尚可一用的人,大多打發到其手下做了閒職,省得他們現在就抱怨第五倫忘本。

任光如願以償入選九卿,擔任治粟內史——他不知道,自己只差一點,就混上了相國之職,任光的提議每每搔中第五倫癢處,受他喜愛。在常安發糧,主持撤離都彰顯了能力。只是考慮到任光也是半路加入,且再做做籌糧農事的老本行。

宋弘雖有些不太情願,但還是做了管經濟的少府,此人頗有才幹,只是被王莽耽誤了,第五倫他日能否重建貨幣,指不定就要靠宋弘協助。宗族裡精通商業的第四鹹被第五倫打發去當少府丞,給宋弘做副手。

此外,被田況擊敗,也沒趕上臨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