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用愛發電,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對鮮于褒這貪官頗為同情。
第五霸等人回家去了,而第五倫還要留在城裡以觀後效,仍是在景丹家歇腳,進門後,景丹喟然長嘆道:“也不能全怪鮮于褒。”
“在本朝,家境不好的官吏若不受賕賄賂,是真活不下去。”
說起親身經歷的那段日子,景丹話語裡帶著苦澀:“從始建國二年起,直到前年六月,整整六年半。天子以‘製作未定,國用不足’為由。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俸祿”
啥,王莽連工資都不發?
第五倫一口水差點沒噴出來,腦子裡只閃過一個詞。
“用……用愛發電?”
……
“前漢時,薄吏祿以豐軍用,小吏俸祿本來就低。”
不管哪個朝代,基層工作者都不好混,西漢官員的俸祿,從號稱萬石的三公,到縣裡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吏,一共20多級,越往基層,俸祿也越薄。小吏拿著微薄的薪水,養家都困難,還要幹著最累的活兒,地方政務自然是懈怠了。
漢宣帝時為了解決小吏入不敷出,還給百石以下漲了一次俸祿,漲幅高達50。
可到了新朝,卻開了一次倒車。
在景丹細細解釋後,第五倫才知道,這新莽的官吏們,也不全是用愛發電,為了不讓他們餓死,朝廷還是會發點東西的。
自公卿以下,官員每月有綢緞一匹,吏則有一到兩匹麻布,若是換成錢糧,勉強夠三到八口人活,再多就不行了。
景丹道:“比起前漢的俸祿低了何止一半,天下官吏怨聲載道。我在老家還有幾頃地出租,尚有衣食,可無地的小吏就難了,有人身為曹掾,竟十月無被,夜臥蒿束,何等悽慘。”
“甚至有的裡附城,貴為關內侯,卻因俸祿不足以養家,便在常安城內為人做庸保。”
於是侵漁百姓之事越來越多。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車馬衣服既然不能出之於上,便從下面的民間索取。只受賄到夠用的,已是良吏,但本性貪婪的惡吏,便會剝皮抽髓,不顧百姓死活。”
至於與地方豪右勾結牟利增產的,更是不計其數。
就這樣過了六年,直到天鳳三年(公元16年),王莽終於想起來,哦,該給天下官吏發工資了!
景丹依然記得當時官吏們的喜悅,笑道:“陛下說,予每念及官吏不得俸祿,未嘗不心有慼慼焉。如今最難的時節已過,府庫雖然還是不充實,但勉強能發俸祿,便以天鳳三年六月初一開始,吏祿皆如制度。”
“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僚吏,俸祿一共十五個等級。最低階的僚吏,一年六十六石糧食,稍以差增,上至四輔多達萬石。”
原來,俸祿不一定與秩階吻合。
第五倫做官後第一個月的俸祿還沒領到手,對此概念還不太足,遂問道:“比起前漢,是多了還是少了?”
事關飯碗,景丹算得可清楚了:“前漢宣帝之後,僚吏月俸是八石,而本朝則是六石。吾等作為三百石官吏,若在前朝,到手的月俸是四十石,今朝則是三十八石半。”
停發六年半不補也就算了,居然還比前朝少了,這新莽簡直是作死啊。第五倫做過社畜,要是哪家公司老闆這麼搞,可以想見底層員工怨念有多大。
對了,那高官俸祿呢?
景丹道:“漲了,前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月俸是三百五十石,本朝四輔一年有萬石,月俸多達八百餘石!”
果然啊,損下而肥上,這王莽不去開公司真可惜了。
景丹又言:“此外,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仍可領取原俸祿三分之一,直至終老。”
這是……養老金?
雖然底層小吏工資不增反減,但好歹比那最艱難的六年強吧?發的還不是貶值嚴重不知哪天就廢除的奇奇怪怪貨幣,而是實打實的糧食,起碼能餬口了,不是麼?
然而並不是……
景丹說起這個就來氣:“吾等還是高興太早了,一同下達的還有另一條詔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百官僚吏,皆由百姓供養,據說三代之時,聖人皆是遇到年歲豐收加俸祿,遇到歉收減俸祿。故本朝俸祿也不定死,若是年景好了,百姓收成足,便多發,年景不好,百姓收成少了,便少發。這就叫與百姓同憂喜也。”
聽上不錯啊,給官吏設了kpi和績效,創意十足,只是第五倫笑得有些難看,王莽啊王莽,你總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