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邊郡無以相贍。今單于新和,宜因是罷兵。”

在滿朝都希望休戰的情況下,有一位校尉韓威卻反其道而行,上書王莽說:“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蝨。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飢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

這當然是大話,但王莽卻壯其豪言,提拔韓威做了將軍。

同樣的事,韓威做得,第五倫做不得?

恰巧,第五倫在故鄉的發展也已陷入瓶頸,宗族已經整合,產業也佈置下去了,人心已經歸附,糧食在一點點積蓄,但最重要練兵之事遲遲沒有眉目。

在京畿周邊帶著家中子弟練兵,當皇帝和五威司命眼瞎?備盜賊也不需要組織上千人規模吧。

他過去都是以退為進,遇事不決辭個官,可這次卻不能坐以待斃,不如主動進一步。

第五倫不求如韓威一般,得將軍之位,哪怕當一個小小軍候,統領兩百人他也接受。

若是能混出頭,便能掌握一支武裝。

若是混不出頭,那也沒事。

畢竟,在緣邊大飢、民心不附、兵無鬥志、賞罰不公,甚至連錢糧都得搜刮民間的情況下,拿頭去跟匈奴打仗?這次出征,多半也是做個樣子,趕到邊塞屯戍苦守而已。

“兩百年前,陳勝吳廣舉旗大澤鄉,漢高劉邦斬蛇芒碭山,最初是以多少人起事?他們的身份地位,不過甿隸之徒,小小屯長、亭長,比我現在高?”

只要給第五倫一個機會,他就會在合適的時候,還王莽、陳崇一個戍卒叫,函谷舉!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td驚喜!

“夫子,這就是我選擇的路。”

第五倫凝視揚雄靈柩,心中暗暗發誓。

這一年見聞讓他看清,新朝已經是腐朽到骨子裡的破船,指不定哪天就沉。在往上爬的過程中,就算僥倖躲過了政治傾軋,站到了旗杆尖,若是綁得太緊,最終不過是和它一起傾覆,故劉歆之路,第五倫不取。

可什麼也不做,隱於山林做隱士,或者像揚雄這般躲在市井求清靜也不行,時代車輪滾滾而過,誰也別想置身事外,故揚雄之道,第五倫也不會重複。

“若想為你復仇,若想改天換地,只靠《法言》《太玄》,能行麼?”

“傳承它們,是侯芭、王隆的事,而我,會用陳崇聽得懂的語言,來與他對話!”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就在這時,門外卻傳來一聲高呼。

“奉天子之命,掌樂大夫桓譚,前來弔唁故大夫子雲!”

……

按照禮制,國君派人來弔唁,要撤去靈堂帷幕,第五倫和王隆、侯芭等人七腳八手地張羅好,來到寢門外迎接,果見桓譚一臉肅穆,向他們傳達君命。

詔書的內容,乃是帝憫揚雄耆老久次,決定恢復揚雄“中散大夫”的職位,並派桓譚代皇帝弔唁,賜衣衾一襲,祠以中牢,喪錢十萬。

三位弟子哭拜、叩首、哭踴,但第五倫卻有些糊塗,王莽忽然來這麼一出是幾個意思?

等起身看向桓譚時,桓譚也莫名其妙地看著第五倫。

第五倫一下子明白了。

這大概是桓譚也在設法保全揚雄及三個弟子的周全,上書王莽換來的結果吧?也不知桓譚是如何說的,天子派人弔唁,基本意味著之前的事不予追究。

但王莽不追究揚雄,第五倫還要追究王莽呢!

總而言之,這是桓譚沒和第五倫溝通的情況下,二人各自努力,結果兩事相沖,算是多做了點無用功。

順便也打亂了第五倫上書參軍,儘快掌握點兵權的願望。

卻聽桓譚換了一張帛,念道:“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予知第五倫報國心切,然師道為重,允汝先扶師柩歸葬蜀中,地皇元年正月方赴戎事不遲。”

第五倫沒明白,還是桓譚進屋再拜揚雄後,低聲道:“陛下見到上書後,甚慰,傳示宮中,甚至還送了一份去五威司命府。但仍是想讓你全弟子之孝,速去速回,兩件事都不要耽誤。”

見第五倫仍面色詫異,桓譚嘆息道:“覺得奇怪麼?”

第五倫點頭,是挺怪的,這就是王莽的行事風格麼?

桓譚感慨道:“陛下就是這樣的人,伯魚,不管你信與不信,在某些事上,他確實是個‘好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常識性主神遊戲

懶中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