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路線之爭,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六月之交,與冀州魏成郡相隔三千里的南郡漢水之畔,“納言大將軍”嚴尤的大營。
六月正值荊州的雨季,嚴尤軍中將士多是北方人,比如竇融,便是關中人士。
“這鬼天氣。”
竇融摸著自己身上總覺溼漉漉的衣裳,好脾氣的他都忍不住罵了起來。
按理說小雨下著應該清爽才對,可常常有雨無風,伴隨著盛夏高溫,整個天地彷彿成了大蒸籠,讓人周身滑膩膩的。這些天糧食和器物發黴得很快,偶爾出現幾個晴天,士卒們歡喜地將衣裳拿出去曬,結果到了晚上一看非但沒幹,反而更潮了。
對綠林的攻打已經持續了大半年,但主帥嚴尤分析過先前荊州牧的敗績後,覺得對付綠林著重在圍,不急於進剿。
“綠林起兵數年以來,江漢數次受其擾亂。雲杜周邊數縣,實已十室九空,加上綠林擄掠了大量人口,盤踞於雲杜一縣,看似勢大,實則多半是老弱,平白多了幾萬張嘴。”
嚴尤思路清晰,決不能再讓綠林選擇他們熟悉的戰場了:“倘若吾等予以封鎖,使其鹽糧兩相斷絕,這群盜寇內無生產,外無粒米之救濟,要麼只能困守一隅,束手而散。要麼被迫離開盤踞的山林,與我決戰!”
南郡、江夏的鹽,只要來自西面的巴蜀井鹽,以及武陵蠻的石鹽,都是透過大江漢水進行運輸,嚴尤不信任當地五均官,直接派兵軍管了各處江防,嚴格控制鹽的出入,使得各郡更加匱乏。
糧食亦然,任何膽敢往綠林周邊數縣運送糧食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當地百姓自己都不夠吃,不可能接濟綠林,至於豪強……在去年綠林屠安陸縣,擄婦女後,江夏豪強們便寧可站在官府這邊,畢竟嚴尤、竇融的軍隊,軍紀確實較其他王師稍稍好了點。
幾個月下來,綠林確實有些吃不消。
因為鹽的來源被切斷,許多人身體浮腫,患上各種疾病,感到力氣不足,鹽成了極其金貴的東西,甚至為一塊粗鹽出了人命。
缺鹽是鈍刀子割肉,那缺糧就是快刀殺人。
綠林的渠帥大多沒什麼見識,過去幾年搶慣了,對種田生產不上心。控制的五萬人,一個月要吃五萬石糧食才夠,隨著去年所掠食物耗盡,只能在山林裡到處掘塊莖摘漿果充飢。
也有渠帥帶隊跑出來搶掠,但周邊幾個縣連人口都不剩多少,要麼被綠林所擄,要麼被嚴尤遷走,已經抄不到糧食了。走遠一些去攻擊漢水沿線的城市,又會遭到早有準備的嚴尤當頭痛擊。
如此消耗之下,很多綠林盜無法忍受,在嚴尤的寬赦招降攻勢下,漸漸有人出來投降,他們也沒好下場,直接銬起來,押到後方做苦力到死。只留了幾個機敏的封了官職,讓他們穿著絲帛吃得飽飽的,繼續向綠林攻心。
眼看不可一世的綠林如此狼狽,竇融等副將,以及岑彭、任光等軍吏都盛讚嚴尤:“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將軍不愧是天下第一名將。”
嚴尤縱然穩重,亦被誇得有點飄,大家都覺得,入秋前綠林肯定撐不住了。不過很快,奉命在前線接受投降者的將軍主薄任光,發現了一個福禍難料的訊息。
一些從綠林裡鑽出來投降的賊寇,身體虛弱,腳下虛浮,身上臭烘烘的,明明是大熱天,卻冷得直打哆嗦,過了一天又大呼燥熱,將自己脫得赤條條的,又上吐下瀉,到了次日……
直接倒斃!
此情此景,讓任光與所有官兵都勃然色變,紛紛退後百步。
“瘧寒,是瘧寒疾!”
……
瘧寒疾,便是瘧疾。
在荊楚一帶,傳說遠古顓頊帝有三個兒子,死後都成了傳播疾病的疫鬼,其中一個居住在長江漢水一帶散播瘧疾,南方暑溼,近夏痺熱,瘴癘多作,瘧疾只是其中一種,但亦是極其兇狠的一種。
一旦流行起來,波及範圍極廣,持續經年累月,以至於當地常豎立“瘧神祠”以拜之。
沒有人知道綠林山的瘧疾是如何發生的,也許是這溼熱的氣候成了溫床;或許是大渠帥貪多,擄掠了太多人口聚集在一起導致了傳播;也可能是缺鹽缺糧的情況下,身體太過羸弱。
反正等綠林軍渠帥們反應過來時,各山頭已有許多人倒下,他們症狀不一,有二日一發之瘧,有多日一發之瘧,有先寒後熱之寒瘧,有先熱後寒之溫瘧,有熱而不寒之癉瘧。反正在缺醫少藥甚至吃不上飯的情況下,大多數染病者就一個結果:死。
雲杜縣與綠林山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