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路線之爭,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短短月餘,已成鬼蜮,上萬人染了疾病,甚至有幾位好吃好喝的渠帥也不行了,象他們這樣的人物尚且免不了瘧疾的折磨,也就無怪乎普通的綠林兵,更將瘧疾視為如虎般吃人的酷虐。

一時間雲杜、綠林屍骸隨處可見,蚊蠅漫天,更加劇了疫病散播。

有人跪在瘧神祠前哭泣朝拜,有人拖著病體希望逃出綠林山,但外面的官軍也染了疾,早就撤回江漢了,相比於瘟神,綠林軍算個啥?

而綠林山中,幾位倖存的渠帥也為綠林軍的未來吵開了。

“再這樣下去,就是坐以待斃!”

暴脾氣的南陽人馬武是力主撤走的人:“吾等誰沒經歷過幾場瘟疫?應該都知道,一旦染上,幾乎無藥可救,要麼硬扛過去,要麼就往地上一躺,等死!”

“沒糧沒鹽就不說了,綠林已經成了一個大瘟房,我覺得這周圍皆是疫瘴,呼吸之間都要染上,得逃出去才行。”

拋棄染病者,讓還有機會活的人趕緊走,這一點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唯獨兩位大渠帥之一,和新朝太師同名的王匡弱弱問了一句:“青壯可以走,但那些沒染病的老弱怎麼辦?”

眾渠帥面面相覷,沒人關心這個,但他們都信誓旦旦地說道:“等疫病結束,等搶到了糧食和鹽,吾等會來救他們。”

逃出去是沒問題,但往哪裡逃,卻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應該南下。”

大渠帥王匡有自己的主意,提議道:“去年偏師便沿著漢水,打下了竟陵縣,應當將這條路再走一遍,去雲夢澤裡暫避,等大疫過去後,便可將老弱就近接過去。”

王匡雖然是綠林首舉義氣的大頭領,可他畢竟只是一個漁父,見識有限,眼睛只盯著南郡江夏,這裡是他的老家,即便發生了大疫,也不捨得拋棄。

而且南郡、江夏的豪強武裝勢力較弱,依然是官府力量薄弱地區,就鑽雲夢澤裡,籠絡小股盜賊,他們很快就能恢復勢力,繼續過搶掠的生活。

但作為外郡人,王常、馬武卻有自己的想法。

“應該北上!”

潁川人王常提議道:“翻過綠林山,就是南陽,隨縣、蔡陽,都是富庶之地,到了那兒,便能開啟另一片天地!”

王常字顏卿,本是小地主,因為弟弟報仇殺了人,才亡命於綠林。他不甘心一輩子做盜賊,遂有此說。

保守的渠帥們表示反對,他們對南陽不熟悉,而且那邊豪強勢力強大,那些堅固的塢堡防備堪比縣城,輕易打不下來啊。

曾經去南陽溜了一圈,襲擊過第五倫使團的馬武卻道:“舂陵大俠劉伯升,曾識破了我綠林渠帥身份而依然設宴招待,又時常遣族人往來綠林贈送鹽、布,吾等大可北出,聯絡他一起舉事!”

這是路線之爭啊,雙方爭執不下,最後甚至到了拔劍的程度,最後還是另一位最早起兵的大渠帥王鳳站出來做和事老。

“既然都有好處和緣由,何不將部眾一分為二,既南下,又北上?”

這確實是一個辦法,分兩頭跑,還能讓那該死的納言大將軍嚴尤不知道該追哪邊。

於是大家就這樣歡天喜地地一拍兩散:王鳳帶隊出新市,前往南陽的門戶隨縣。

而王匡也率眾出雲杜,直插竟陵。

唯獨不太高興就是王常,在分部眾時,一心想要北上幹大事的他,卻被大渠帥要求,加入南下的隊伍。

“顏卿渠帥去年打下了竟陵,對那邊熟悉,南下少不了你。”

王常掌握的部眾不多,又在疫病裡死了大半,話語權哪能跟大渠帥們比,只能委屈地應諾。

六月下旬,綠林軍青壯之兵離開了大本營,開始為了求一條活路,分兩支向外突圍。

往北的綠林軍萬餘人從新市出發,故稱之為新市兵。

往南的萬餘人直欲順江而下,故稱之為下江兵。

兩軍分道揚鑣之際,率領下江兵的大渠帥王匡回首他舉事戰鬥過數年的地方,依依不捨。僵臥難以動作的瘧疾病人被拋棄,那些走不動路的老弱婦孺也只能遙望他們,不知往後該怎麼辦。

王匡只暗暗發誓:“吾等一定會回來的!”

而新市兵那邊,終於能帶人打回南陽老家的馬武卻十分歡欣,對他背後的綠林山,連頭都沒回一下,心裡更是喜滋滋的。

“終於,不用再回來了!”

……

亦是六月底時,冀州魏成郡倒是沒有遭到瘟神襲擾,第五倫與馬援、耿純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