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章 稱帝,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擁立一人為帝!
其二,他們居然不選眾望所歸的劉伯升,而找了同屬舂陵一族的劉玄!
平林軍的頭領乃是隨縣豪強,有些文化,他侃侃而談道:“我問過舂陵譜系了,聖公的曾祖父是舂陵戴侯,最接近舂陵主系。”
這算什麼理由?若要論輩分,直接去尋找舂陵侯的大宗子孫來做皇帝不就完了?
聰明如劉秀,驚愕只持續了很短時間,很快就想明白了緣由。
“伯升威望高,得人附從,綠林唯恐他做了首領,我家實力會恢復得更快,再過幾月或許就直接將他們吞併了。”
“加上伯升待下嚴格,軍紀也好,對綠林中數位渠帥動輒屠戮官吏頗為不滿,起過沖突,彼輩唯恐伯升若做了頭領,會對他們加以報復。”
而性格柔懦完全與劉伯升相反的劉玄,反而成了上上之選。
劉玄確實是舂陵一系裡,參加綠林最早的人,同諸渠帥關係極佳。
劉玄的才識平庸,使得他更容易被操控駕馭,立其為帝,又能反過來壓制自家兄弟。
綠林軍不需要一位馬上皇帝,只需要一個言聽計從的傀儡皇帝!
這是綠林軍搶先共同定下策略,才召二人來告知一聲,好方造成既成事實。劉秀心中唾罵,不知該誇他們聰明,還是愚笨。
面對從始至終沒有任何名望和功勞的劉玄,劉伯升自然不願屈尊其下,心中勃然大怒,正要拍案而起時,鄰座的劉秀卻在躡其足背。
劉伯升看向弟弟,劉秀在朝他微微搖頭,綠林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倘若這時候直接翻臉起了衝突,恐怕討不到好。
就算要反對,也不好直接說此人不配為帝,劉伯升卻想起劉秀早先對自己闡述”緩稱帝“的緣由,此刻便朝眾人拱手,脫口而出。
“綠林諸將軍欲尊立舂陵劉氏為帝,真是對吾家愛之甚厚也!然而如今天下反莽者並非綠林一家,赤眉起於青、徐,肆虐兗州,兵眾數十萬,擊滅了新軍,威震天下。”
“倘若赤眉也心存復漢,立劉姓宗室為帝,屆時南北兩帝並立,我唯恐王莽未滅,而宗室相攻,這將使天下疑心,不是誅滅新室的好方略。”
“更何況,宛城離常安不過千餘里,倉猝稱帝,王莽必然調遣大兵來攻,絕非善策。”
“昔日高皇帝直到垓下之戰後才於定陶稱帝,在此之前皆稱漢王。”
“我同意尊吾兄聖公為主,但不如暫且稱王,王號足以號令諸將,待攻克宛城,入關滅莽,收服了赤眉,再稱帝,亦未晚也。”
這是劉秀的原話,有理有據,此刻由劉伯升渾厚的聲音說出,還是頗能令人信服的。
綠林本就是條三頭龍,在任何事上都不齊心,今日亦如是,被其他人裹挾被迫同意的王常、馬武二人當即贊同劉伯升之言。
眼看形勢就要翻了過來,下江兵中的渠帥朱鮪,卻猛地起身,抽出了劍,以刃擊地道:“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支援此議的綠林渠帥們紛紛拔劍而起,將其放到了一塊:“誠如斯言,管他赤眉立誰,吾等就只尊聖公為帝,此事,今日就要做出決斷!”
就算是一人一票,亦是完勝,看來事情已經難以扭轉了。
他們惡狠狠地盯著在場眾人:“誰支援,誰反對,且當面說個清楚!”
眼看劉伯升更怒了,臉上青筋直冒,劉秀遂猛地從案後起身,一手攔下老哥要去拔劍的手,臉上則笑道:“諸君!此事我兄弟二人皆無疑慮,吾兄聖公,乃是族中長者,德高望重,當為天子,復興漢家!”
……
劉縯憋了一肚子火氣,才回到營中,就讓親信去準備兵馬。
“點齊兵卒,既然綠林不仁,休怪我不義,不就是要比誰劍刃更利麼?劉伯升怕過誰?”
劉秀連忙跪倒在地:“綠林諸帥欲以私心壞公義,但兄長,吾等當以大局為重!”
“此時倘若決裂火併,自己鬥起來,也休要提什麼復漢大業,只怕還不等新軍開到,吾等便自相殘殺殆盡。”
“宛城中的嚴尤,只怕要笑得疾病全消,而京師的王莽,亦會大喜過望。這是親者痛,仇者快啊!”
“那此事就算了?”劉伯升依然心有不甘,袒露胸膛,讓弟弟看看他身上的箭傷:“我籌劃此事十年,在蔡陽首義舉兵,每一場仗都衝鋒在前,身被數創。又親自勸降數縣,舂陵諸人中,論功勞,伯升敢居第二,無人能當第一。”
“倒是那劉玄一事未做,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