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部分,中國知青史,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一打三反”運動中的冤案/378

二現代“文字獄”/386

三知青覺悟的歷程/392

下篇

大潮跌落(1977—1980年)

第十二章

知青問題的“撥亂反正”/405

一華國鋒堅持“過去方針”/405

二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411

三一篇振聾發聵的評論員文章/415

四知青政策的調整/417

五恢復高考制度/422

六###冤假錯案/429

七典型人物的歸宿/438

八第二次全國知識青年工作會議的召開/446

第十三章

震撼全國的返城風/451

一前奏/451

二“今夜有暴風雪”——黑龍江農場知青大返城/456

三雲南農場知青“勝利大逃亡”/460四一波三折的新疆農場知青返城風/466

五城市颶風/476

六幾段插曲/486

七最後的風采/492

第十四章

用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498

一改革勞動就業制度/498

二改革招工制度/507

第十五章

“盛筵必散”——運動的尾聲/515

一推廣集體所有制知青場隊/515

二變“一舉兩害”為“一舉兩得”/517

三經費清理與財產折價/523

結束語/527

附錄/534

主要參考書目/543

後記/546

再版後記/547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上山下鄉,如箭在弦(1)

第一章

紅衛兵吹響進軍號

由於紅衛兵的積極參與,上山下鄉運動被賦予了激進的政治意義。它似乎不再是將城市“剩餘勞動力”無情地向鄉村傾瀉的一種手段,而是成為革命青年在紅色祭壇前奉獻赤膽忠誠的極端形式。這種戲劇性的變化,是以“###”疾風暴雨式的政治運動為先導的。

一上山下鄉,如箭在弦

1966年夏季,隨著毛澤東“炮打司令部”一聲令下,“###”這隻“潘多拉的盒子”被一下子開啟。文化教育、工農業生產和其他各行各業,都受到猛烈衝擊。8月在各大中城市掀起的紅衛兵運動和尾隨其後的“大串聯”,將“造反”的狂潮迅速推向全國。

1967年1月,在張春橋、姚文元等人策劃下,上海市一部分“造反派”組織奪了上海市委、上海市人委的領導權,宣佈成立“上海市人民公社”(後改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這一事件被官方喉舌譽為“一月風暴”,它標誌著“###”進入“全面奪權”階段。同時,“革命委員會”這種在極左路線卵翼下產生的權力形式,成為“###”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權力機構的基本模式。

“一月風暴”咆哮所至,從中央到地方,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被揪鬥,“靠邊站”,甚至“被打倒”,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陷入癱瘓和半癱瘓狀態。伴隨各地“造反派”奪權任務的實現,“###”的領導者著手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控制下的新秩序。針對###門,首先向全國發出了停止外出串聯,大、中、小學開始“復課鬧革命”的號召,促使桀驁不馴的紅衛兵們回到學校,置於紀律的約束之下。3月7日,毛澤東在給《天津延安中學以教學班為基礎實現全校大聯合和整頓鞏固發展紅衛兵的體會》的材料所作批示中提出:軍隊應分期分批對大學、中學和小學高年級實行軍訓,並且參與關於開學、整頓組織、建立三結合領導機構和實行鬥批改的工作。毛的批示和有關材料經###中央批轉,要求各地參照執行。

軍訓團(有些地方又稱軍宣隊,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進入學校,師生陸續返校,解散了為數眾多的跨班級、跨部門、師生混合的群眾組織,實現按教學班為基礎的大聯合。接著開展“革命大批判”,解放幹部,組建學校的臨時領導機構,即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軍訓團進校,對結束學校的混亂秩序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同時也把###在軍隊中搞的一套工作方式和作風帶入學校,助長了空頭政治、形式主義、命令主義和極左思想理論的傳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應如是

連城雪

反派自救指南[賽博]

舟晚渡

料理女王

笑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