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中國知青史,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半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一股中小學生的輟學之風,而且愈演愈烈,在1956年初達到高潮。據1956年初###的初步統計,全國輟學的小學生達510萬人,初中生達15萬人,其中如廣西省1955年小學學生比1953年減少24萬;黑龍江省小學在校學生退學12萬人以上,佔在校學生總數的10%;遼寧省十個縣市中學生退學休學9499人。據當時的###長張奚若的講話,有些地方中學生退學休學的人數竟達學生總數的50%以上,而且仍在發展。他認為,這個問題顯然是十分嚴重的:“目前必須迅速制止這種現象,否則就會嚴重影響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發展,妨礙國家培養建設人才計劃的實現,給國家經濟建設造成很大的困難。”###長張奚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並見《人民日報》社論:《不要讓中、小學生中途輟學》,《人民日報》,1956年3月30日。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條可行的道路(6)

張奚若認為,學生的退學輟學,是每年都會有的現象,但這兩年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則十分不正常。其原因,據他的分析,一是動員中小學生回鄉生產,農民認為反正也是回鄉幹活,書讀多了也沒用。農業合作化以後,農民靠計工分吃飯,孩子早些回家,還能多掙些工分。二是部分農民承擔不起孩子上學的費用。三是隨著1956年又一次的經濟過熱,到處出現勞動力緊張的問題,很多地方亂拉在校中小學生參加工作或到農業社擔任會計,由此便引發了這場嚴重的輟學風。

張奚若的講話並未取得明顯效果,據###當年7月的統計,退學風在河北、江蘇、黑龍江等15個省市已經發展得相當嚴重,河北省公立小學減少了30萬學生,福建大田縣有七分之一學生流動。

這是人們尤其是農民對動員中小學生回鄉務農做法的一次沉默的抵制。既然讀書之後仍然要握鋤把,何必省吃儉用、辛辛苦苦地送子弟上學呢?大起大落的經濟發展情況讓普通百姓感到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既然遇上一次城市招工的機會,或者遇上合作社有可待填補的幹部名額,誰又肯將其白白放過呢?誰能知道趕上自己畢業那年形勢會是什麼樣呢?說到底,還是難以接受讀了書再去當農民的事實。

很難說當時的決策者是否意識到社會的這種反應是動員中小學畢業生回鄉政策造成的直接後果,但即使認識到了,他們也只是將它歸結為資產階級舊思想的影響,並決心從此與這種傳統觀念展開鬥爭。

好在1956年上半年經濟建設的又一次冒進,使這一切矛盾都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隨著基本建設規模的急劇膨脹,城市又開始盲目招收職工。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1956年9月底,全國已新增職工224萬,其中76萬餘來自農村。到當年年底,全國職工總數已達2473萬,比1949年增加了3倍多,不少單位招收了許多本來可以不增加的職工。這對於那些對互助合作運動熱情大大減退的農村知識青年,具有極大的###力,他們有文化,在招工中有著比一般農村青年更有利的條件,這使他們紛紛丟下鋤把重新湧入城市。而這年城市工人、幹部進行的評級加薪,造成了城市職工與農民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更加劇了回鄉青年的不滿情緒和向城市湧動的浪潮。

前面已經提到,經濟的過熱與教育規模的擴大從來都是同步的。1956年,大中學校招生數量也突然增加。據###長張奚若在全國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1956年初中畢業生一共是787073人,而當年高中計劃招收新生366120人,中專招生421596人,初中畢業生即使全部升學也不能滿額,只能動員前幾屆未能升學的社會青年報考,###還特別規定,不得限制已經在農業合作社擔任了負責幹部的初中畢業生報考,他們的工作,可由村中的高小畢業生接任,這不僅使從1954年開始的動員中小學畢業生回鄉的工作遭到瓦解,也為1957年再度開始的動員工作造成強大的阻力。

但是,大幕畢竟已經拉開了,而且開場戲看來還唱得不壞,這使中央堅定了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心。這次動員還為以後的工作,積累了一整套的經驗。

先進典型與先進知青代表會議(1)

第八章

知青群體的形成

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安置工作成為國家的一項專門工作,隨著它作為一項政治運動在全國的普遍深入展開,“知識青年”逐漸成為社會上公認的專用名詞,取代了以往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應如是

連城雪

反派自救指南[賽博]

舟晚渡

料理女王

笑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