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5部分,江山美色,宮本寶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口同聲道:“蕭將軍準備稱帝了?”
徐世績搖頭,“那還沒有。不過蕭將軍在東都威名赫赫,越王已有讓位之意,如今加封他為梁國公,統管東都百官,可以自設官吏。”
“自設官吏這是什麼意思?”孔邵安不解問。
徐世績答道:“這意思就是,他可以自行封官,而且就算東都的官員也可以歸他麾下。”
眾人互望,都發現彼此的振奮之意,“就是說現在蕭將軍可以封賞百官了?”
徐世績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
“越王這招棋還算不錯。”魏徵點頭道:“最少他這招可以保命,蕭將軍仁厚過人,對他絕對不會為難。”
徐世績卻是取出一封書信,沉聲道:“蕭將軍有令……”
眾人霍然站起,凜然聽從,徐世績念道:“蕭將軍有令,封杜如晦為吏部侍郎、封魏徵為治書侍御史,襄陽太守竇軌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孔邵安為監察御史,加封銀青光祿大夫,即刻上任,不得有誤。凡首義功臣,均官升一級,望你等竭盡心力,視功勞而定,日後再行封賞。”
眾人聽令,卻是舒了口氣,滿是振奮,知道從今天開始,身份都已經悄然轉變。
杜如晦最為振奮,吏部侍郎本為吏部尚書的副手,可眼下顯然卻是以他這個侍郎最大。魏徵也是頗為滿意,心道大隋監察機構設定御史臺,長官是御史大夫,自己這個治書侍御史比御史大夫也不過差一級而已,由個書記躍為御史,可見蕭布衣對他極為看重。孔邵安一旁有些好奇地問,“徐將軍,那你呢,還有裴將軍都是何等官職?”
徐世績微笑道:“在下忝為鎮南將軍,至於裴將軍被蕭將軍封為平東將軍。不過蕭將軍無暇一一任免,所以說難免考慮不周,他讓杜侍郎、竇太守和我一塊考慮任免人手……至於魏御史,卻是要前往東都,協助蕭將軍。”
魏徵精神一振,拱手道:“尊令。”
徐世績點頭道:“我會安排人手送魏御史去東都,至於何時動身……”
他話音未落,將軍府外有兵士進來道:“報徐將軍,裴將軍有軍情稟告。”
徐世績展開看了眼,沉聲念道:“羅士信已兵出鵲頭鎮,兵逼裴將軍在陵陽山的駐軍,裴將軍請令,是否一戰?”
竇軼一旁沉聲道:“徐將軍,你讓裴將軍示弱,一連三敗,卻不知道有何用意?如今羅士信大兵壓境,我等應當奮起才對。若再退守,只怕宣城郡再無立錐之地,若從宣城退軍,羅士信一鼓作氣,直逼九江、豫章,到時候氣勢若成,我等危矣!”
第三百三十九節 紅線
竇軼雖是襄陽太守,可對淮南江表一帶也是頗為熟捻,對眼下的形勢分析頗為準確,眾人聽到他的提議,都是點頭,也覺得不能再退,不然對不起百姓,也對不起蕭布衣才封的官職。
自蕭布衣入主襄陽後,他們在荊襄的發展可以說是少有阻礙。蕭布衣誅殺朱粲,降伏沈柳生都沒有費了太多的波折。
取江夏是順勢而為,殺操師乞用的是伏兵,對陣林士弘本來覺得是場硬仗,可道信突然出現幫蕭布衣取下豫章,竟然也沒有費多少波折。
荊襄、巴蜀兩地算是大隋中少有的安寧之地,隋臣這時候有幾種反應,或是效忠隋室,或是伺機等待投靠明主,蕭布衣以大隋將軍的身份招攬,讓隋臣少有反抗之人。取豫章後,順取九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所有一切都算順利,可到了現在,終於碰到了硬骨頭!
蕭布衣在東都發展的時候,徐世績、竇軼等人在荊襄亦是大力擴充套件。他們的路線其實也不算複雜,除襄陽、義陽、安陸成三足鼎立,屹立在長江以北,靠近漢水外,其餘圖謀的郡縣主要在長江南岸。
他們勢力擴張西至夷陵,已近巴蜀,東臨漢水,以襄陽為根基。向南卻是不著急擴充套件,只因為那裡多是蠻夷之地,人口稀少,並非戰略重點。蕭布衣等人的戰略重點暫時放在東進之上。他們順長江而下,倚仗搶先佔據的戰略要點,順取江陵、巴陵、江夏等地,一路東進,勢如破竹。等到攻克豫章順取九江後,可以說是荊襄之地已盡在掌握中,勢力擴張強盛一時!
他們避瓦崗不戰,並不取江淮之地,只是想繼續順長江而下取沿途各郡。如果能一直殺到揚州左近。可是說是半壁江山可圖。徐世績、杜如晦等人專注穩固後方。卻派裴行儼試探繼續東進,可在東進的過程中卻終於遇到了阻力。
阻力來自三方,一方當然就是杜伏威西進的淮南兵,另外一隊人馬卻是來自林士弘的牽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