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還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兩棵棗樹,光路星途,沐還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兩棵棗樹裡哪一棵是樹人先生的身外化身罷了。

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出來後也是一樣,本來諾蘭的電影是沒什麼人看的,可是後來諾蘭自己找了水軍搞起了病毒式營銷,裝作是粉絲的樣子到處說“諾蘭的電影太吊了,就你們這群智商餘額不足的渣渣是絕對看不懂的,別浪費錢買電影票了,還不是去買兩個熱狗來得實惠,什麼叫開放式結局明白嗎?”就算是真的傻子,聽別人叫自己傻子還不高興呢,誰能就這麼承認自己智商低?美國人(不僅限於美國人)被這種低階到了幼稚的激將法一激,紛紛掏錢買票去看了《盜夢空間》,然後還在部落格、臉書上打寫特寫觀後感,非要別人承認他是真的看懂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電影從低門檻的創作形式和以盈利為目的運作方式上講,跟原本傳統範疇內的藝術有著極大的衝突,所以一直被稱作“第八藝術”以作區分,而這種衝突集中體現在了它對於大眾的依賴上。原本的藝術,更多的傾向於收藏,字畫也好雕刻也罷,大部分都是收起來了,展出往往也是僅給“懂得欣賞的人”欣賞。真正能享受到藝術二字的永遠是社會的最上層,他們不需要也不屑讓平民大眾理解,而電影則不同,電影的基調不能定得太高,想雅都雅不起來,一旦逼格設定得高了,就跟失敗劃了等號。

《盜夢空間》說是燒腦,其實只要有小學三年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正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都能看得懂,所謂的燒腦不過是一種宣傳上的噱頭罷了,要是真的拍出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會變成《尤利西斯》那樣,大家都說吊也都知道吊,可就是沒幾個能看完的。就電影史來說,這一點並不是沒有先例的,《穆赫蘭道》、《妖夜慌蹤》才是真正的燒腦電影,而現在拿出來說,恐怕連知道名字的人都不多。

《盜夢空間》的病毒式營銷是失敗的,贏了票房和口碑,卻把諾蘭打得永世不得翻身,只要他還拍“諾蘭式的電影”,就不會從各大頒獎典禮上獲得安慰,一如之前《公民凱恩》的慘敗。李經明的出發點設立得比諾蘭要高,他沒有糾結於智商這種更依賴於先天一串的東西,而是集中攻擊“鑑賞能力”這個和整個教育鏈條以及社會風氣掛鉤的死穴,讓整個美國退無可退。

“看看今天的票房,還需要我多說什麼嗎?”李經明撣了撣自己手上的報表,上面清楚地顯示著《地心引力》第一週的票房成績,一億一千萬美元,是許多所謂的好萊塢大片總票房都達不到的數字。

“你就得瑟吧,我看到時候你成了眾矢之的,誰來幫你。”金泰熙好不容易來一趟洛杉磯,就沒有立即回韓國,反正她接下來就是自己拍電影了,也沒其他重要的事情,就索性在這裡玩了玩,說是要多感受電影之都的氣韻。

“確實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不過我這兒也不是沒人支援的,大不了火併一波,兩邊掰掰腕子。”李經明這一箭是衝著斯皮爾伯格射過去的,他那邊站著的人太多,最後指不定會落到誰的頭上去。

不考慮克林頓的影響,斯皮爾伯格是靠著“人文情懷”發家的,但是年紀一大昏了頭的他整了個《世界大戰》出來,錢沒有撈多少,還把自己的招牌玩砸了。老頭子就是倔了一點,當時認個錯就沒事兒了的,他偏偏說自己沒錯,錯的是北美市場錯的是這個世界,意思基本上可以解讀為美國人就該看“大片”,而他作為最好的導演自然就要拍大片。

李經明這一招使出來,美國人都紛紛表示之前的偏見就是因為那些導演的胡亂宣傳造成的,其實他們一點都不喜歡看《變形金剛》,一點都不喜歡看《速度與激情》,本來人文後來商業的斯皮爾伯格自然就被拎出來作為帶壞風氣的典型了。商業電影的版圖之大,可以說佔了好萊塢的絕大部分資源,但大衛.芬奇,昆丁.塔倫蒂諾,馬丁.斯科塞斯,斯坦利.庫布里克等人也不是沒影響力的,他們往李經明的身邊一站,還大呼“我們才是正義”,短短几天時間及就把那些給純商業電影擦屁股的人弄得灰頭土臉。

“看來你這邊是弄定了,怎麼樣,做好準備了嗎?”金泰熙笑得很媚。

“什麼準備?”李經明正沉浸在大賺特賺的喜悅中,沒反應過來金泰熙說的是什麼意思。

“哎呀,就是那個。”金泰熙用舌頭舔了一下嘴唇,做了個魅惑的表情。(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野生郡主復仇記

三月廿八

全面攻略

柴刀醬

朕,有病!+番外

南山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