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丹書鐵券,我當方士那些年,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史裡記載,洪武二年朱元璋封功臣,定製丹書鐵券,其制如瓦,就是說樣子像明代的瓦片。”越千玲畢竟是學考古的,對明史看來相當熟悉。“我記的原文是這樣說的:外刻履歷、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
“別文縐縐的,你還是簡單點告訴我,這後面幾句是什麼意思。”蕭連山問。
“就是說,丹書鐵券的反面銘刻個人生平和功勳,正面銘刻赦免的次數,字型是用純金漆刻,一共準備了九十七副,分左右兩邊,左邊給有功之臣,右邊存在內府,如果需要用的時候,兩者合在一起,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賞功臣,一共三十四賜丹書鐵券。”越千玲心平氣和的給蕭連山解釋。
“徐達真有免死金牌!”蕭連山很意外的瞪大眼睛。
“他不光是有,而且免死兩次,兒子還能免死一次。”越千玲回答。
“有這玩意當然死不了,犯錯了把免死金牌拿出來,誰還敢殺啊。”
我淡淡一笑,轉頭看著蕭連山說。
“看來你還是不明白朱元璋賞賜這些丹書鐵卷的真正意思。”
“賞賜免死金牌還能有其他意思?”蕭連山疑惑的看著我。
“千玲,你對明史應該很瞭解,你給連山說說,這些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後都是什麼結局。”我對越千玲笑了笑。
“李善長,免死鐵券2張,己身免死兩次,子免死一次,最後全家七十餘人同時處死,藍玉,世襲免死鐵券一張,結局是滅門,株連一萬五千餘人死……”越千玲轉頭對蕭連山很淡定的說。“太多了都不用詳說,反正最後就一個字,死,朱元璋一共封賞了三十四家丹書鐵券,倖免於難的只有兩家。”
“啊,這不是扯淡嘛,給了免死金牌一點用都沒有,翻臉照殺無誤,這算什麼免死金牌啊。”蕭連山大吃一驚的說。
“這群功臣平日都是戰戰兢兢恪盡職守,可一旦有了丹書鐵券,就認為有了護身符,不知不覺中會變得的有恃無恐,這就是朱元璋賞賜丹書鐵券真正的用意,這群功臣如履薄冰的時候不會犯錯,但是鬆懈下來朱元璋要找一個誅殺的理由就簡單多了。”越千玲淡淡一笑回答。
我點點頭,正想說話忽然想起剛才越千玲說的一句話,愣了一下皺著眉頭說。
“不是兩家,是三家!所有得到丹書鐵券最後沒被誅殺的除了華高和湯和外,還有徐達!”
我連忙走到亭子外看著對面的勝棋樓恍然大悟的說。
“徐達在莫愁湖並不是讓朱元璋龍顏大悅,是讓朱元璋起了殺心,而朱元璋留下對聯是想告訴後世帝王,不殺徐達是因為天下公道,因為徐達有丹書鐵券,免其一死。”
“可這和明十四陵有什麼關係呢?”越千玲疑惑的問。
“你們怎麼還不明白,朱元璋留在對聯裡關於明十四陵的線索就是賞賜給徐達的丹書鐵券!”我興奮的大聲說。
“明十四陵的線索在丹書鐵券裡……”越千玲剛瞪大眼睛露出欣喜的表情,慢慢又黯然下去。“明代丹書鐵券傳世極少,而且分左右兩邊,這都幾百年了,不要說找到徐達完整的丹書鐵券,就是找到其中一半也不容易啊。”
“不要去找徐達的丹書鐵券,朱元璋一定也會想到丹書鐵券也有會遺落的可能,所以他不會把線索放在丹書鐵券上。”我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的說。
“你剛才還說明十四陵的線索在……”越千玲停頓了一下,恍然大悟的笑起來。“是丹書鐵券上的銘文,這些都記錄在明史中,會一直流傳下去,永遠也不會損壞。”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