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6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既然要推行新政,如此神劍,焉能不用?!”沈默劍眉一挑,終於不再掩飾道:“你這就回去寫個奏疏推薦他,我儘快安排廷推!”
葛守禮滿意的走了。外面不知何時開始下雪,沈默依然堅持把他送到內閣門口。一直望著轎輿越走越遠,他仍舊一動不動站在門廊下。
潔白的雪花無聲落地,讓走過的痕跡逐漸模糊,沈默抬頭看看烏沉沉的天,想著方才與葛守禮談話的內容。其實關於條鞭法,他只說了七分,還有三分是不能對人言的……
他不知道原先的歷史上,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具體是什麼樣子。但這不妨礙他用後世的知識,去審視自己所知的一切。在他看來,如果一條鞭法被不折不扣的完美推行,那麼首先,賦役被完全取消;同時,裡甲體系,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實質含義上,都不再存在,即是說,幾千年來土地對百姓的人身束縛將不復存在。
第三,任何殘留的人頭稅,都將併入田賦之中。而納稅人可以透過分期支付單一的、固定的白銀來履行對國家的義務。這將極大的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從而吸納由前兩條而解放出的剩餘勞動力……天下承平二百年,大明朝已經是人滿為患,現在缺的是土地,是先進的生產力,是良種的農作物,而不是遠遠超過土地負荷的勞動力。
一個悲哀的事實是,在中國歷史上所謂的王朝更替週期律中,其決定性的因素,不是什麼英明荒淫的帝王將相,而是土地與人口的關係。事實上,農民對殘酷剝削最有耐受力的,只要不到活不下去,就會默默忍受各種大老爺的吸血。所以當土地能夠養活全國人口時,則天下大定;然而當人口增加,超過土地承受的限度,老百姓終於活不下去,國家就會出現各種饑荒,然後農民起義,國家滅亡。大規模戰亂。人口銳減到大家又能靠種地活下去了,便出現所謂的人心思定,分久必合,再次統一。然後週而復始……
在之前幾千年裡,在耕地面積大體相同的情況下。這種規律發作的間隔之所以長短不一。是因為農業技術的改進,比如鐵器取代銅器,水車、牛耕、曲轅犁,這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普及之後,使單位土地產出增加,能養活的人更多,也就造就了更長的太平天下,華夏民族的人口數量,攀上了新的高峰。
當人口數量再次超過新的極限時,週期律便會再次發作……所以推行千年的人頭稅不只是剝削手段,也是為了控制人口。
大明在幾十年前,人口便已經達到臨界值了,所以這些年才會風雨飄搖,多災多難,以至於露出亡國之相。如果沈默上輩子不當官,而是研究雜交水稻的話,可能想改變歷史就不會這麼難了。事實上,他已經讓蘇州研究院,就這個課題搗鼓了十幾年,卻還是搞不出個名堂來……
唯一讓人安慰的是,他十幾年前從南美弄來了番薯、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已經度過了從育種到推廣的漫長歲月,在福建、廣東、山東一帶推廣開來,只是這幾年風調雨順,老百姓有的吃,所以只將其當成一種副食品,所以推廣的範圍有限。一旦老天爺發威,就會再次出現饑荒,可見凡事有利必有弊。
沈默的解決思路,是讓多餘的農民離開擁擠的土地,將他們的勞動力釋放出來,加入到效率更高,創造財富更多的生產方式中。比如參加工商業生產,比如到廣闊的殖民地農莊勞作,前者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後者會創造更多的糧食,最終才有解決吃飯問題的可能。
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一理想距離現實非常非常遙遠。最大的問題在於,千年以來,歷代王朝都在執行‘大國家小政府’政策,即使是在號稱冗官成患的宋朝,也都是集中在京城,地方官員數量嚴重不足。
至於本朝,由厲行節儉、仇恨官府的太祖皇帝建立,還能指望什麼?目前全國有兩萬名在任文員,其中十分之一集中在京城,剩下一萬八千名地方官,乍一聽不少,但想一想五百年後,中國一個不大的地級市,就差不多有一萬多名公務員。現在卻要用這些人,管理和五百年後有效面積差不多疆域。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力也就可想而知……
所以史書上說最無力的年代,政令出不了直隸,一點也不誇張。
當沈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掌握了宰執天下的權力後,卻發現自己只有這麼點兵可用……他頓時佩服起歷代變法的仁兄,你們這得多大的勇氣,才敢瞎折騰啊!
但現在已經沒有退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
PS:所以袁隆平救了國家救了黨,我覺著給他怎樣的褒獎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