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6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廟,感謝天地和祖宗的保祐,同時吩咐內閣大行賞齎。慈聖太后也有懿旨給內閣,曰:‘賴天地祖宗默訪,乃國家之慶,元輔平日加意運籌,卿等同心協贊之所致也。’這種慨皇家以慷,給大家分福利的事情,諸位大學士自然積極響應。
然而為了謹慎起見,沈默沒有馬上照辦,而是等到遼東巡按安道仁的報告,看到他的描述說,那日大隊人馬,帶了牛羊向邊界猛地衝過來,口口聲聲說是投降。韃靼人雖然平時很誠實,但在戰場上的心眼卻只多不少,詭計多得很。所以明軍判斷,這一定是詐降。擔任長定堡守將的,正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這傢伙比他老子還能打,但也更急功近利。看定以後,李如松一馬當先,率領部下的將士,也是狂風一樣地殺過去,象切菜一樣猛殺一氣,很快便全殲這夥勁敵。
以沈默多年領兵的經驗,直覺這裡面有些蹊蹺,但是因為‘恩由上出’,皇帝雖然在政務方面難以自決,卻可以完全行使恩賞的權力。為了不讓內閣把這個人情搶去,皇帝先一步下了聖旨,他迅速派遣乾清宮值事太監魏朝,代表自己前往遼東前線犒賞三軍論功行賞。進總兵李成梁祿爵一級,命張學顏出任遼東總督,李如松提升為四品指揮僉事,甚至朝中諸公都有封賞……接著皇帝的大婚,和遼東的大捷,各位尚書、大學士,普遍晉一級,蔭一子。真是個普天同慶,皆大歡喜。
然而現在,這個叫光懋的給事中,竟然揭發說,長定堡一役,根本不是虜寇來犯。其真相是……韃靼的一個部落,因為惹惱了兇殘成性的朵顏部,因為懼怕朵顏部前來剿滅,便帶著全部落老老少少近三千人,疾馳到大明邊境乞降,以尋求保護。李如松年輕沒有經驗,他見那麼多人趕騾子騎馬的衝關而來,誤以為是虜酋率眾來犯,便趁敵騎遠道而來,疲憊且立足未穩,大開關門掩殺過去。前來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紛紛四下裡逃竄。
雙方剛一接陣,李如松就感到不對勁,但本朝是以人頭算賞金的,手下兵士立功心切,一個個亮出屠刀見人便殺,不到半個時辰,可憐兩千餘名男女老少就這樣死於非命:李成梁知道後,認為事情既到這個地步,與其因濫殺無辜,使兒子受到懲處,倒不如將錯就錯向朝廷報功。
光懋說,這就是所謂的‘長定堡大捷’的真相……
第八九二章 困龍(上)
當天下午,司禮監便將光懋的奏疏送到了內閣。
當日輪值的大學士是呂調陽,在閱看這本奏疏之後,登時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不動聲色的收到袖中,來到首輔值房中。
見他面色凝重的進來關上門,沈默奇道:“和卿兄,有什麼事麼?”
“元輔,出大事了……”呂調陽字和卿,是嘉靖二十九年的榜眼,步入官場後,他便一直在詞林轉遷,從來就沒有幹過封疆大吏,也許是這個原因,他他辦事穩重有餘而魄力不足,繩墨有餘而變通不足,平日除了老老實實做自己分內之事,決不肯沾惹一點是非。他知道沈默為了向朝野顯示沒有任用私人,而舉薦自己入閣,正是看中自己這一點。
無論如何,能實現畢生夙願,呂調陽還是對沈默十分感激的。老實人就有這個好處,吃水不忘打井人,從來不跟沈默唱反調,發現了問題也替他著急。
看了那份奏本後,沈默面上的憤怒一閃而過,旋即神態如常問道:“以和卿兄高見,這件事當如何處理。”
“很棘手,”呂調陽蹙著眉頭道:“屬下沒記錯的話,這次的捷報,是在皇上大婚前送來的,被皇上和太后視為難得的吉兆。不但開壇祭告祖廟,而且還大量賞賜群臣。如果光懋所奏屬實的話,第一個面子上過不去的,就是皇上。”頓一下,他看看沈默小聲道:“而且皇上只是面子上過不去,更無法接受的,恐怕還是那些得了賞賜的大臣。”
呂調陽說到點兒上了去了,沈默緩緩點頭。長定堡大捷之後,皇上就遼東大捷賞賜群臣,除了直接參戰人員之外,遼東方面,加官晉級的文武官員有三十多人。京城裡,凡是能跟軍事沾上點邊的衙門,當事官員也有數十人獲得賞賜。比如內閣中,諸位輔臣各進秩一級,蔭一子。除沈默堅決辭掉上柱國外,其餘諸公都謝恩領受了。還有吏、兵、戶、工四部的堂官,也領受了與閣臣同樣的賞賜。其下的佐貳、相關辦事官員,亦都有不同程度的賞賜。
雖然對官員的升擢,沈默從來不吝嗇,但如此大規模的加官晉秩,還是萬曆朝的第一次……小皇帝和太后,想要彩頭,想要討好公卿大僚們,沈默也不願壞別人的好事,因此未加阻攔,於是人人稱心、皆大歡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