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不是覺著迷糊著呢?”
沈默羞羞一笑道:“雲山霧罩,一塌糊塗。”
“哈哈,好吧。”胖胖的季長沙笑道:“老夫給你介紹一下,就不糊塗了。”先指一下自己道:“老夫年紀最大,就先自我介紹吧……我姓季,名本,字明德,因為是在長沙太守位上致仕的,所以他們都叫我長沙公。”說著朝瘦瘦的龍溪公道:“老弟,該你了。”
聽到季本這兩個字,沈默的腦袋嗡得一聲,便與一個偉大名字聯絡到了一起。
那龍溪公便對沈默笑道:“拙言……老夫王畿,其實咱倆是有淵源的,因為你的字是我給起的,怎麼樣,滿意吧?”
沈默這才從驚訝中回過神來,有些發愣道:“啊……這是為何?”
“因為我是你師傅的師傅。”龍溪公終於揭開謎底,一臉惡作劇得逞的笑容,竟與徐渭有五分相似。
聽到‘王畿’這個名字,沈默終於確定無疑,這群人乃是因為那個偉大的名字走到一起。謎團一解開,他反而沉靜下來,躬身施禮道:“龍溪公恕罪,不是小子無禮,而是恩師未曾向學生講明師承,是以學生不敢冒認。”
王畿呵呵笑道:“謹慎的小子。”說著招下手道:“順之你過來。”
那唐順之便笑吟吟的起身道:“恩師有何吩咐?”
“將純甫的那封信給你的小師侄看。”王畿笑道。
“是。”唐順之便從懷裡掏出一封信,朝沈默呲牙笑笑,遞給他道:“疑心病真重啊。”
沈默嘿嘿一笑道:“我先看過再說。”便將那封信開啟,沈煉那熟悉的字型便出現在眼前,乃是一封寫給唐順之的信,先敘了敘別後之情,說想念師兄之類。然後明瞭明心志,說我沈煉去北京就是摸老虎屁股的,早將生死榮辱置之度外,只有兩件事不放心,還請師兄施以援手。
一是擔心自家香火傳不下去,請師兄周全一二。二是擔心牽連到沈默,毀了他的前程。知道師兄盛名滿天下,又交遊甚廣,所以還請你代為庇護,不要讓嚴黨將其劃為沈煉一黨,也好為國家保留一未來棟樑。
沈默終於知道自己的師承,也終於明白沈先生為什麼諱莫如深了。
王學門人,一切都是因為這四個字!
第一一八章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上)
二十八年前,一位聖賢長眠於紹興城西的會稽山脈之中,與古松共長青,與青山同不朽……他就是千古一聖王陽明,一個生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逝後思想光照千古的超級傳奇。
陽明公的學說稱為‘良知’之學,何為良知?良知便是本心,所以王學又稱心學。在陽明先生看來,心是本源,心是一切,天下萬物皆是心中之物,一切都要以內心為主。《傳習錄》記載,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先生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思想確實天馬行空,有如夏夜星空般絢爛,但絕不是炫耀,也不是故弄玄虛。因為他既享受過世間的榮華富貴,又曾經山窮水盡,遭受身心不可承受的折磨,所以他才能知曉世間百態,通明人生冷暖,能擺脫人世間一切浮躁與誘惑,心如止水,破而後立,最終參透天地,得到至理。
如果僅止於此,他只能算一個朱熹程頤那樣的大儒,卻絕不是聖賢。陽明公之所以稱得上的是聖賢,是因為他知道光懂得哲學、整日高談闊論,除了消磨時間,其實屁用都沒用!
他發現需要一樣東西,可以讓自己把最高深的智慧,轉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正作為,這樣心學才不是空談,自己的理論才真正有用!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大徹大悟後的陽明公,毅然重新投入塵世,在廟堂上、在戰場中、在書院裡、在天地間,孜孜以求的去實踐驗證,終於在幾年後找到了這樣神兵!
當王陽明掌握並熟練運用它時,天下已無人可以匹敵!憑著這樣神兵,他縱橫天下,無往不利,以一己之力保半個大明平安,談笑間消滅十數萬大軍,成就輝煌武功,為後人敬仰!
也是憑著這件神兵,他超越了無數前輩大儒,進入聖賢的境界。而能達到這個境界的——孔子之後,唯有陽明!
這件神兵的名字叫做‘知行合一’。
‘知’是明白道理,‘行’是付諸行動。千年以來,有人認為知易行難,有人認為知難行易,總之是眾說紛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