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5章 新東方v蘭香 狂求月票,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受了白恩銘一把金盧布捐款的濟世大學學生。他是山東濟寧州人,出身前清官宦世家,原名孫毓汶。祖父是前清兩江總督孫玉庭,父親是禮部尚書孫瑞珍。在太平天國攻打到北京之前,孫瑞珍就命兩個兒子攜帶家人財產離開北京南下去英國人的地盤上避禍,還告訴兩個兒子不要去做明朝的官,而其本人則隨奕欣去了東北,最後下落不明。
到了香港之後,改名孫汶的孫毓汶沒有再繼續去讀四書五經,因為他要遵父訓,不為明朝之官。不去考科舉,再學四書五經自然沒有什麼用處——其實他的儒學水平已經非常高了,要去參加科舉鐵定能高中。可是孫汶在四書五經之外,沒有學過別的什麼本事,根本不可能在香港找到謀生的手段,雖然帶了些家產過來,但是坐吃總是要山空的,於是就和哥哥孫珠(孫毓珠)一起報考了香港濟世大學,還雙雙“高中”。在讀了兩年的預科之後,兩兄弟都升入了濟世大學一年級。現在孫珠就讀法學系,孫汶則入讀基礎醫學系,和朱濟世一樣都是醫生……
“萊山,萊山,有空嗎?”白恩銘在教室門口衝著孫汶招了下手,喊著他的字號——還好不是“中山”,否則朱濟世日後聽說有一個姓孫的叫中山的醫生再搞革命黨鬧共和,一定會懷疑又出了穿越者的。
“同學們,今天的演說就到這裡,我有個朋友要見。”
孫汶和白恩銘的關係算是不錯的……在第一次給“憲政研究會”捐款後,白恩銘又給他們捐了幾次款,還讓“憲政研究會”在《清流報》上發表文章。不過他們都不清楚彼此的真實身份。
“什麼?白先生,你想在香港辦個學校,專門招收年紀超過28歲計程車子學洋文、西醫和法律?還想請我們憲政研究會的學生當老師?”
憲政研究會的學生大多是香港濟世大學的正式學生,不說別的,一口英文都是很流利的。濟世大學預科裡面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英文,因為濟世大學的很多老師都是洋鬼子,不會說中文的,所以許多課程都是用英文教學,所以當個英文老師真是沒有什麼難度。
另外,香港濟世大學醫科的水平非常之高,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由濟世醫科高年級的在校學生去教“赤腳醫生”應該是沒有什麼難度的。也不指望這些人學會什麼高深的醫術,只要能應付一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會打個針,開些常見藥,會包紮縫合個傷口就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