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2章 天下興亡,士大夫有責,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濟世自然不知道中國共和運動的萌芽已經在他一手創立的香港濟世大學裡面出現了。現在他辦理完了東北開發股份公司的成立事宜,又將招募移民組建集體農莊的事情交給了兼任殖民部長的鄭洪和殖民部顧問恩格斯。對後者而言,參與到中國東北農業集體化建設的工作中來,可是一次難得的對某主義的實踐,怎麼可以錯過呢?他甚至還寫信給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此人還是教育家、企業家、現代人事管理之父),請他也到中國來參與這場偉大的社會主義實驗——按照恩大神的話說:社會主義是科學嘛,當然要先搞一下實驗才行的……
在安排好了組建集體農莊的事情之後,朱濟世的整個精力又撲到另一件事關國本的大事——國民教育上去了。朱濟世是深深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無論在後世還是在這個時代,他本人的命運都是靠知識得以改觀的。所以他向來把教育看成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在他看來,自己過去、現在和將來為這個國家所做的一切事情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意義的,無疑就是引入新式教育,並且建立起一個包括義務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結合的近代教育體系。只有全體國民的素質和受教育水平得以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國才能長久屹立於世界列強之林。這個信念,從他一來到這個世界時起就已經確立了。
不過朱濟世也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想要用教育來提升一個民族只能用長期不斷的投入來慢慢達成,比建立幾十萬新式陸軍,比修建幾千公里的鐵路,比開辦全世界最大的銀行。最大的兵工廠和鋼鐵廠都要更困難。上述的這些“新政”還可以拿錢來堆,反正朱濟世和大明朝現在都不大缺銀子,有了初步成型的金融體系之後,想要融個幾千萬上億的資金真是小菜一碟。而教育,特別是新式教育可不是銀子能夠解決的。
絕不是銀子投下去,新式學校就可以一個個憑空變出來的,因為推進新式教育最缺乏的就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老師。靠傳統的私塾先生。是教不出新式人才的。而要培養一個掌握大量西學知識的老師,非數年乃至十數年之功不可!所以想要在全國建立起一個新式義務教育體系,無論如何都要幾十年時間,說是百年樹人,真不為過啊!
而在這個新式義務教育體系建立起來之前,傳統的儒學教育體系還是得維持發展的,倒不全是為了獲得人數可能多達二三十萬的文官來治理國家。而是要讓更多的民眾進入民間私塾接受教育,識得幾個文字,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地理、歷史、法律還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也是好的。
“《千字文》裡面怎麼說的?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可見讀書人讀書的目的還是為了做官。但是光知道一些聖人的大道理,會寫一手的好字似乎也不等於能做好官吧?這些年秀才為官的制度實行下來,就出了不知道多少紕漏和笑話,有不少在考場上表現不錯的讀書人壓根就沒有辦實事的能力。看來咱們大明的科舉制度還是得繼續改革……”
應天府紫禁城謹身殿上,朱大皇帝這麼說著,這個朱皇帝做事情的風格就是喜歡循序漸進。那種新房子還沒有蓋好就一把火把舊屋子燒了,然後去睡大街的決心他是沒有的。所以對於中國計程車大夫階層,他的態度也一直是拉攏加改造。不是把他們全砍了然後用文盲治天下。雖然那些士大夫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比文盲還是要強不少的,看看太平天國搞成什麼樣就知道了。而現在朱濟世一方面全力以赴地推動新學;一方面同樣也在想方設法改造舊學,畢竟治理大明這樣遼闊的大帝國需要數以十萬計的公務員,沒有幾十年時間,新學體系是無法提供那麼多官員的。
“臣以為科舉應該增加實學方面的題目……”
左宗棠的提議早就在朱濟世意料之中,左宗棠所代表的湘湖理學派就一直講究經世致用,所以考試總歸考不過江南士子,但歷史上卻出了不少封疆大吏。不過在朱濟世看來,光是在科舉中增加一點實學方面的題目。還是不大夠的。
“科舉既然是為國取士,自然要取於國有用之才了,而於國有用之才是教出來而不是考出來的。朕的意思是。朝廷應該為普天之下的公學私塾制定統一的教材,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讓學生學什麼,諸位以為如何?”
朱濟世的話讓下面一幫儒生官兒只皺眉頭,國家需要什麼學生就學什麼……這個道理是不錯的。可問題是,國家需要什麼人才誰說了算呢?還不是皇帝老子?如果皇帝老子說《四書》《五經》學來無用,那是不是不要聖人的道理了?
“教育乃是國之根本,一國之興始於教育,之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