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部分,龍的力量-南海揚帆,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軍隊依靠自身強大的兵力和武器優勢仍能較為順利的按預定計劃打垮了一盤散沙的東盟各國。
但是當強大的中國介入之後,印度的戰爭機器在面對持久的高強大消耗之中就明顯的顯現出後續無力起來。第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出現在中印軍隊正面交鋒之後不久。印度海、陸、空三軍的參謀長們在由誰來統一指揮印度軍隊的問題上開始爭執不下。在遠離本土的馬六甲海峽地區作戰,印度海、空軍理所當然的更具發言權,但是印度陸軍在馬來半島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所集結的兵力卻遠超過了海、空軍的總數,所以印度陸軍也在指揮權上毫不讓步。這場耗日持久的爭執其最終結果是由印度國防部部長費爾南德斯繼續指揮印度軍隊,但是這個各方妥協的最終結果卻揭開了印度軍隊在馬六甲地區一系列大潰敗的序幕。
最新挑起矛盾的是印度空軍參謀長特亞吉上將,在印度空軍不斷在馬六甲上空損兵折將之後,他便開始拒絕執行國防部繼續向戰區增派空中力量的命令。“印度陸軍應該憑藉自己的防空武器保護自己,在缺乏安全的前沿空軍基地的情況下,印度空軍不應拿昂貴的戰鬥機和寶貴的優秀飛行員去冒險。”
特亞吉上將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向媒體宣揚自己避戰的理由。
印度空軍的避戰態度很快便感染到了同樣在馬六甲海峽的衝突中損失慘重的在印度海軍參謀長庫馬爾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