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部分,龍的力量-南海揚帆,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處也都採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所以當大火蔓延到這些要害地帶時,損管組可以利用這些噴淋系統來對抗這些毀滅之火。
但是當戰線繼續向前延伸,損管組必須冒著烈焰向毀損的中心前進。當一隊隊被嗆人的濃煙和令人眩暈的高溫驅趕著的水手們互相攙扶著向後撤去時,損管隊的隊員們卻穿過刺鼻的黃褐色濃煙撲向了軍艦受損的地方,他們中有相當多人最終都不再回來。但是他們的犧牲卻被證明是完全值得。在幾乎蔓延了半艘航母的大火之中。
最終大火在蔓延了半個小時之後逐漸被平息,此刻戰艦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動力。雖然“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反應堆和主汽輪機和一側的螺旋槳仍保持完好,但是戰艦的水線附近出現了那恐怖的傷口,和倒灌進戰艦之內的數千噸的海水。加上戰艦尾部推進系統的毀滅性破壞卻足以令這艘曾經馳騁大洋的鉅艦寸步難行。
“如果不是‘臨海’號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的話,‘江蘇’號的災難可能將遠不止於此。”在兩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的拖帶之下,“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艱難的以4節左右的速度在海面上航行著。當徐傑大校所乘作的艦載直升機降落在“江蘇”號核動力航母之上,神情委頓的“江蘇”號航母的艦長李永義海軍上校無奈的向自己的上司和“江蘇”號航母的前任艦長彙報著戰艦的損毀情況。
“是啊!如果沒有‘臨海’號,那一切將更為糟糕!”望著“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尾舷方向那波濤洶湧的孟加拉灣,徐傑大校無奈的長嘆道。此刻他和中國海軍已經永遠的失去了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臨海”號。在被魚雷擊中之後,“臨海”號薄薄的尾舷甲板被炸得稀爛,燃燒起的熊熊大火將漆成銀白色的上層建築燒得一塌糊塗。情況正在不斷的惡化,已經到了不得不棄艦的程度。滿載著傷員的救生艇和氣筏不斷從兩舷放下,但軍艦上還有損管人員在竭盡全力地滅火。
“艦隊必須撤離這片危險的海域!但我們不能留下‘臨海’號。”在考慮艦隊的下一步行動時,徐傑大校也曾懷著強烈的衝動,希望能不惜一切力量挽救“臨海”號,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之下,作為一個艦隊的指揮官,徐傑大校卻不得不正視“江蘇”號航母戰鬥群所面臨的困難局面。隨著“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受創,中國海軍航空兵已經幾乎失去在孟加拉灣上空的作戰能力—畢竟“上海”號核動力航母目前仍處於離位維修的狀態之下。單純依靠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將難以抵抗印度空軍下一個攻擊波次的打擊。所以艦隊必須迅速的撤退,退至孟加拉灣東部—安達曼群島的中國岸基航空兵的保護之下。而在此刻艦隊很可能將難以對已經失去動力、仍燃燒著熊熊大火的“臨海”號提供更多的幫助。
中國海軍的數艘護航艦艇在“臨海”號附近的海面上展開了相當長時間的反潛搜尋,尋找著那該死的水下刺客。同時幾架艦載直升機冒著被敵方戰機擊落的危險,飛臨“臨海”號的上空協助滅火。在此刻尋找敵方的核動力潛艇,顯然比盲目的救助友艦更為重要。在世界各國的海戰史上不乏在救助友艦時被敵方潛艇再次擊沉的事件。
印度空軍顯然意識到了受傷的“臨海”號已經成為了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戰鬥群中最為脆弱的一環,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圍繞著遭遇重創的“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和“臨海”號導彈護衛艦展開。雖然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用密集的防空導彈有力的回擊了印度空軍的襲擾。但是顯然這並非長久之計。
“我並沒有盡到了一個艦長的職責,所以我將用我的生命來向‘臨海’號作出最後的補償。”當大火最終無法控制之時,“臨海”號導彈護衛艦的艦長謝志堅中校將所有水兵都送下戰艦之後,自己選擇了獨自留在了“臨海”號的艦橋之上與自己的愛艦共同沉沒。無獨有偶的是,“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艦長李永義海軍上校在戰艦順利的撤出戰場之後,選擇在了自己的艙室內用配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江蘇”號航母尾部作業艙被大火焚燬的牆壁之上,人們驚奇的發現在主體結構的鋼片之上,用焊槍描畫著一個個曾經年輕的名字,其中就有李永義海軍上校。
“我們雖然此刻離開,但不代表和我們不會回來!”拿著濺滿了李永義海軍上校鮮血的絕筆信,徐傑大校望著西方加爾各答的方面堅定的說道。東方初升的朝陽中,初嘗敗績的共和國水兵們唱起了悠揚的中國海軍之歌,和著傷員的呻吟,所有的人都不禁落淚。“紅旗飄舞隨風揚,我們的歌聲多麼嘹亮。人民海軍向前進,保衛祖國海洋信心強。愛護軍艦,像愛護自己的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