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部分,龍的力量-南海揚帆,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睛一樣,保衛和平,保衛國防。我們有共產黨英明領導,誰敢來侵犯就叫他滅亡!”
第五十四章:逆流鈍兵(一)
“恆河,美麗的次大陸母親河。我曾出生在您的源頭,用一生的時間見證過您的奔流不息。但是我從未想過真的能有機會親眼在這裡看著您溶入更為遼闊的大海。”站在一艘3000噸級遠洋拖網漁船的甲板上,印度陸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的師長喬杜裡准將頗有些噓唏的望著在朝陽之下逐漸清晰的恆河入海口畔茂密的紅樹林,不禁由衷的感嘆道。
恆河是南亞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岡戈裡冰川,並滾滾東流,橫貫印度中部平原,沿途匯聚了朱木拿河等十餘條支流,在孟加拉國境內又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流,注入孟加拉灣,全長2700千米,流域面積達106萬平方千米。真是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傳承千年的歷史。
由於主要流域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所以降雨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全年80%的降水集中於雨季,因而恆河河水流量變化較大。所以儘管恆河平均水流量在亞洲僅次於長江,位居第二位,但它最大流量與最小流量可相差50多倍,而對利用恆河水灌溉和航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恆河的河水依舊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舟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裡勞動生息,至今,這裡仍是印度、孟加拉兩國的精粹所在。
出生於恆河上游的歷史名城—阿拉哈巴德的喬杜裡准將,曾無數次的目睹過由喜馬拉雅山間奔騰而下的恆河河水與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最終會聚一堂的壯麗景色。從海拔7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流淌而下的恆河,進入了平原之後已是沙多水濁,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褐色的恆河水與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一條十分明顯的水線,逐漸交融混合接著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拉納西。
在年輕時喬杜裡准將也曾不只一次的到過恆河岸邊最大的聖城—瓦拉納西,那裡每天早上四五點鐘,伴隨著微弱的晨光,成群的男女老少便已經在的大街小巷中湧動,他們中有當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趕來的印度教教徙,也有為了一飽眼福的異鄉遊人,大家只有一個目的地—恆河之岸。雖然印度教徒相信恆河的河水可以漾蕩身心,但是在童年時代喬杜裡准將便不相信這些古老的傳統,因為在這條綿延向前的大河裡不僅有祈禱的教徒,也有洗浴的水牛、祭祀的香火,河畔還有隆重的焚屍場,甚至沒有被燒成灰的屍體被拋入河中,各種汙物在河水中時隱時現。
“終有一天我將去恆河的盡頭看一看!”命運有些時候總是那麼的頑皮,誰又能預料當初喬杜裡准將童年時的天真的夢想,竟會在他已經垂老的歲月裡變成現實。不過此刻他並不是一個孤獨的朝聖者,而是統帥萬餘精兵的軍團之長。此刻以印度陸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為主力編組的印度陸軍第一達卡攻擊叢集正藉助了數百艘各種民用船隻,從孟加拉灣逆流而上向達卡的方向前進著。
憑心而論從軍事的角度,老成持重的喬杜裡准將並不認可這一個充滿著冒險和投機意味的軍事行動,要知道數萬大軍的透過這樣一條單一的路線向目標行向,本身就是一種危險。何況將擅長地面戰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塞進缺乏防護的民用漁船和貨輪更加劇了行動的危險線。一旦突襲行動為孟加拉軍隊發現,那麼只要在河流兩岸構築起一道阻擊陣地,便足以將他和他的部隊送去見恆河之神。但是顯然在加爾各答指揮中心內的喬京德爾和負責情報工作的馬利克少將並不這麼看待這個問題。
“印度的軍隊將在一晝夜之間控制整個達卡,明天早上您就將作為孟加拉政府的新元首出現在達卡的總統府門前,宣佈一個時代的降臨。”在孟加拉南部、扼守著恆河入海口的重要港口城市—巴里薩爾,在初升的朝陽之下,負責著孟加拉南部防禦的孟加拉陸軍第17步兵師最高指揮官—蒂卡。汗少將正興致勃勃的聆聽著來自印度的朋友為他描繪明天這個時候將會發生的一切美好。而這位巧舌如簧的訪客,正是原本應該待在加爾各答的印度軍隊情報新貴—年輕的馬利克少將。
巴里薩爾又名“貝克甘傑”。是孟加拉國南部的主要城市。位於基爾坦科拉河西岸,庫爾納東南。孟加拉國五大內河港之一。陣前策反駐守在這裡的孟加拉陸軍第17步兵師是印度軍隊突襲達卡最初、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如果孟加拉陸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