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投名狀,禍水,柳暗花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琉璃自然知道這是蕭十一的手筆,自從去年欽天監預言,他就極其秘密的囤積了大量的藥材,還分散在民間各地。名醫高手,他自然也招攬了許多,此時這一番巧勁兒,輕飄飄就化解了官府的努力,百姓們都只記得十王賜福了。由此,十王之子是真命天龍的傳說更深入人心。
琉璃曾請求他要救助百姓,他答應了,卻連這也要撈取政治好處,琉璃簡直絕倒。不過如今對她來說,還是得繼續等。
果然沒過幾天,蕭左的聖旨還沒下,因為在新霍家軍將士的獎賞方面,朝臣們之間的爭議很大,於是耽誤了些時間。而就在這時,阿魯臺卻率領十萬大軍,悍然靠近鹽池山地區。他聲稱,是大趙軍侵犯了韃靼國土,並擄走了他的長子脫脫不花。
鹽池山本屬中土,曾建有邊塞重鎮,非常繁華。但在大趙取代前燕時被韃靼人侵佔,一直未能收回。在鹽池山生活的漢人,就像低等的牛羊一樣受到奴役和傷害。到後來實在沒有了活路,大範圍的逃難,令鹽池山幾成空域。直到蕭左即位,韃靼人把鹽池山雙手奉還,以此作為雙方簽訂友好條約的基礎。十幾年來,鹽池山才恢復生機,哪想到又臨兵禍。
鹽池山總共才有守軍一萬,如何面對十萬虎狼之師?
蕭左大怒,認為程格帶領的霍家軍貪功冒進,造成如今的危局。大趙才緩過這一輪天災*,根本無意,也不想陷入戰爭的泥潭。有那見風使舵、喜歡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的奸佞之臣就立即聞風彈劾程格,說新的西北軍違背聖意、破壞兩國邦交、置民於水火不拉不拉不拉……
一切,都只針對程格,卻不提這支隊伍的最高統帥是皇九子晉王蕭真。若真論起責任,蕭真才是首責才對。他們這樣說,似乎是指責程格不服管教,已經脫了朝廷的控制。皇上用人之時。他們不吭聲,皇上要殺人,他們很快就遞上刀,簡直卑鄙無恥到極致。就算是兔死狗烹也沒有這麼快的。
這時候,威遠侯王嶽卻站了出來。他認為,阿魯臺所說是真是假,尚不能定論。西北遠在塞外,不能憑他一家之言就認定局勢。
“依老臣看,阿魯臺羽翼漸豐,覬覦鹽池山許久,想借機奪回罷了。年前的時候,不是藉著十王之子的流言,說要為皇上抓捕謀逆之人。試圖東進?皇上英明,未予允許,他這才又生出此等奸計。”
“可是,他擺出了西北軍入侵韃靼的鐵證!”有臣子反駁。
王嶽冷笑,“鐵證?朝廷至今未收到前方將士的戰報。阿魯臺說鐵證就是鐵證?看起來再鐵的證據,也可能是做出來的!難道他不能找自己的人假扮趙軍?遠隔萬里,真相不是這麼好判斷的。退一萬步說,就算侵邊擄人真是我趙軍做下的,也是他們韃靼人欺人太甚在先,讓他們吃點苦頭又如何?請脫脫不花入京為質,也是韃靼人該的誠意。何錯之有?再者,大趙臣下有失,他就兵臨城下嗎?有的是外交渠道解決,難道他認為皇上不講信義?哼,他這是明明是逼宮,要強迫皇上表態!我大趙要是忍下之口氣。豈不助長他的囂張氣焰!”
蕭左微微點頭,深以為然。
他確實不想打仗,因為他這把椅子得來時血腥異常,所以大趙國武力的損失,他心裡比誰都清楚。目前。能即刻頂上的的能兵強將非常之少。而且透過海運才豐盈起來的國庫因為特大雪災,又迅速空了下去。只是,他好面子,要做明君,要千古流芳,不能讓人欺到頭上還採取懷柔政策的。那讓史書怎麼說他?讓百姓怎麼看他?
再者,他有一層隱晦的顧慮,覺得阿魯臺並非為了要奪回鹽池山才起兵。怕只怕,那混蛋蠻人大約是想佔領一段時間,然後找到傳說中的十王寶藏。畢竟,他極力避免戰爭,阿魯臺也沒強大到可以與大趙抗衡的地步。阿魯臺冒險,目的其實卻是其他。大不了到時候再退兵,反正韃靼人的臉皮厚得很,自己承認是蠻人,就可以在國事上撒潑。倒是大趙號稱禮儀之幫,做起事來束手束腳的。怪不得民間百姓都說,做個小人才快樂。
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是,十王餘孽與阿魯臺聯手。聽聞,西南就有一起子逆賊活躍,若西北再搭上重兵……那才是他真正的麻煩。他與阿魯臺共過事,深深知道此賊只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完全不顧信義為何。而十王餘孽能給的,遠比他多得多。比方……把鹽池山割讓?
思來想去,這時候他絕對不能軟弱,給任何人可乘之機。而一念及此,他臉上就流露出堅毅的、凜然不可侵犯的神色。
那些看風向的大臣見此,立即明白了他的態度,迅速轉了口風,七嘴八舌的贊同起王嶽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