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煙毒的歷史,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初即由緬甸傳入,並逐漸流傳開來。在鴉片戰爭前的清朝道光十一年(1831),雲貴總督阮元、雲南巡撫伊里布即聯名上奏,指出了雲南省種植鴉片的大致情況,奏章上指出:“滇省邊隅,民風素本淳樸,而接壤越南,又近粵省,遂致有鴉片煙流入滇境,效尤吸食之事。而治邊夷民,因地氣燠暖,向種罌粟,收取花漿,煎膏售賣,名為芙蓉,以充鴉片,內地人民,以取罌粟子榨油為名,亦復栽種漁利。”至光緒年間,罌粟的種植得到了很大發展,罌粟花到處盛開,奼紫嫣紅,形成了一片“美麗”而邪惡的鴉片風光。光緒年間有人遊歷昆明,記錄了昆明——雲南省會城市郊區的鴉片罌粟種植情況:“出(昆明)南門,繞過金馬碧雞坊,過迎恩塘,時暮春天氣,罌粟盛開,滿野繽紛,目遇成色。”全省的耕地,1875年約有三分之一用於種植鴉片,鴉片產量迅速擴大:1879年約為萬擔,1896年約為8萬擔,1906年約為萬擔。
。。
國產鴉片——土藥的崛起(2)
貴州省毗鄰雲南,但鴉片的種植時間稍晚。道光十一年(1831)貴州巡撫嵩溥奏:“黔山多田少,向無栽種熬煙之事。惟與滇、粵等省毗連,人民貿易往來,間有嗜食此煙者,奸商挾帶,潛匿私賣,事所必有。”道光末年,廣東商人將“廣土”輸入貴州,獲利甚豐,當地人因而效尤,試種成功。咸豐、同治年間,貴州連續二十餘年的戰亂,廣土來源斷絕,貴州本地生產的黔土迅速發展,逐漸代替了廣土。不僅如此,貴州所產的煙土以其較高品質反而輸入廣東,獲取高額利潤。這一高額利潤,反過來又刺激了鴉片的生產,以至於全省各地廣泛種植。當時人陳惟彥任職開州,他遊歷貴州各地,“約計所經州屬,開墾之地半種洋菸”,罌粟的種植面積幾乎佔了農田面積的一半,當地農民把鴉片種植、生產當成重要農業生產活動,辛勤地勞作。“洋菸一物,為害實多,民不知非,視同禾稼,連阡越陌,手胼足胝,微利所歸,群相競取。”貴州省雖然地瘠民貧,但鴉片產量也相當驚人,1879年約為1萬至萬擔,1896年約為4萬擔,1906年約為萬擔。
四川省的鴉片生產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已經較普遍。四川簡陽縣,道光末年鄉人競相種植罌粟。廣安州在咸豐末年開始種植,而至光緒年間已經遍地開花,鴉片成為該州農產品中的大宗。四川東部的蒼溪縣,咸豐、同治時罌粟的種植得到了快速發展,而至光緒年間川東已“無處不種罌粟”。到了清朝末期,整個四川,包括川東、川西南和川西北,都廣泛種植罌粟,據宣統二年(1910)九月二十日《廣益叢報》的記載,當時“川省百四十餘州縣,除邊廳數處,幾無一地不植鴉片者”。四川省的鴉片產量,1881年約為7500擔,1879年約為萬擔,1887年約為15萬擔,1896年約為12萬擔,1901年約為15萬擔,1906年約為萬擔。四川省生產的鴉片數量增長很快,已經超過了雲南省,成為全國鴉片產量最大的省份。
陝甘晉等西北地區。西北地區土壤肥沃,但乾旱少雨,農業生產極不發達,百姓生活十分艱難。但是,這裡的氣候條件也適宜罌粟的生產,鴉片的品質、產量都較高,也是一個著名的鴉片產地。
甘肅省種植罌粟約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據同治年間陝甘總督楊昌與陶模為籌備軍餉,先後奏請朝廷加徵罌粟地稅的上疏來看,罌粟籽入甘後被種植,約在咸豐同治年間,即公元1851年至1862年。據1937年《民國日報》載,清咸豐時期,罌粟花滿布於陝甘各縣,產量日多,質品亦佳。《甘寧青史略正編》第27卷也說:“咸豐以後,鴉片由廣東販運入甘……吸者日多,種者亦日眾,利厚工省又不擇土之肥瘠。取液煮膏既諳其法,遂自吸食,而沿及妻孥,久之廝丐亦然,其傾家致死者不可屈指數。”1872年,有一德國人至甘肅,發現甘肅省鴉片大量輸入東、西鄰省,而未見其他地方輸入的鴉片,這表明甘肅省已是一個產煙毒的大省。該年甘肅全省鴉片產量約為5000擔,1896年產量約為1萬擔,1906年產量約為萬擔。
陝西省的鴉片生產開始於19世紀40年代,60年代以後有了大發展。光緒時山西巡撫曾國荃奏稱:“自回匪(指陝甘###)削平以後,種煙者多。秦川八百里,渭水貫其中內,渭南地尤肥饒,近亦遍地罌粟。”當時,陝西關中的渭南、涇陽、鳳翔,陝北的宜川、延川和陝南的漢中等縣,已經成了陝西的著名鴉片產地。90年代以後,陝西的罌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遍及陝西全省。19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