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煙毒的歷史,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6年,陝西約有53萬餘畝土地種植鴉片,約生產鴉片5萬擔。
山西省鴉片種植、產量都很大。早在清朝同治年間,山西百姓即多以種植罌粟為業,開始時在山坡、地角栽種;獲利後擴大至沃壤腴田,遍地種植。其時,全省罌粟栽種面積已達60餘萬畝;光緒時栽種面積進一步擴大,多達96萬畝。(參見王金香:《近代山西煙禍》,《山西師大學報》1989年第3期)山西“通省百十有餘屬,幾無處不種”,以至於干擾、排斥了糧食生產。光緒八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將山西罌粟栽種情況上報,指出:“晉民好種罌粟,最盛者二十餘廳州縣,其餘多少不等,幾於無縣無之,曠土傷農,以致畝無棲糧,家無餘粟。”山西省土壤稍貧瘠,鴉片畝產量較低,1906年全省鴉片產量約為3萬擔。
國產鴉片——土藥的崛起(3)
西南、西北各省是我國鴉片的主要產地,它們的鴉片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八成以上。但其他各省也都大量地種植、加工製造鴉片,如1906年,直隸的鴉片產量約為萬石,河南的鴉片產量約為萬石,山東的鴉片產量約為萬擔等,數量也很大。
自清政府開放煙禁,允許各地種植罌粟以後,中國的罌粟產量大增,很快做到了自給自足,抵制了洋菸的進口,並對洋藥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使之進口數量逐年下降。
進口鴉片在數量降低的同時,其銷售價格在國產煙土的競爭下,也大幅度降低。不論是質量較好的白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