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部分,精神現象學,鼕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因為它恰恰從它對一個他物的關係上取得了一種否定的實在,或者說,把它自己表述成了它自己的反面;但純粹識見和純粹意圖必然要取得'其對一個他物的'這種關係。因為這就是它們的實現。——這個實現看來主要是否定性的實在。也許它的肯定性的實在情況比較好些;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它的肯定性的實在是個什麼樣子。——如果說一切偏見和迷信都已排除掉了,那麼不免要問:現在下一步是什麼呢?啟蒙不傳播偏見和迷信,它究竟傳播了什麼樣的真理呢?——其實這個肯定性的內容它早在它排除謬誤時就已經說出來了,因為它自己的那個異化同樣也就是它的肯定性實在。——在那對信仰而言即是絕對精神的東西那裡,它把它從中所發現到的規定都理解為木頭、石頭等等,理解為一種個別的現實事物;由於它以這個方式把絕對精神的一切規定性亦即一切內容一般地都理解為一種有限性,理解為人的本質和人的表象,於是在它看來絕對本質就成了一種真空,任何規定、任何賓詞都附加不上去。假如附加什麼規定、賓詞到這上面來,那將是根本不可原諒的事;而恰恰由於這種附加,於是產生出了大量的迷信。理性,純粹識見,本身當然不是空虛的,因為它自身的否定物就是它的物件,它的內容;相反,它倒是內容豐富的,但是它之豐富,只是富於個別性和限制性;它表現它有眼光有見識的地方,就在於它既不讓個別性限制性這類東西歸屬於絕對本質,也不把它們附加到絕對本質上來,而因為這樣,所以它懂得如何把它自己和它的有限性財富都安排到它們應有的位置上,懂得如何尊嚴地對待絕對。
與這個空虛的本質相對立而作為啟蒙的肯定性真理的第二環節的,是那屬於意識和一切存在而被排除於一個絕對本質之外的個別性一般,也就是說,是絕對的自在而又自為的存在。現在,那就其最初的現實而言本是感性確定性和意見的意識,在遍歷了它的全部經驗路程以後又返回到了它最初出發的這個地方來,重新成了一種關於它自己的純粹否定物的知識,或者說,成了一種關於那些與它的自為存在截然對立的感性事物亦即存在著的事物的知識。但是它在這裡已不是一種直接的自然的意識,而是為它自己而變成這樣一個意識的了。當初,它由於它自己的發展實現而陷入於各種糾紛之中不能自拔,現在,讓純粹識見把自己導回於它的最初形態,因而它已經取得了經驗,深知這最初的形態是發展的結果了。
這種感性確定性,因以識見為根據,知道一切其他意識形態亦即感性確定性的一切彼岸都是等於零的虛無,就不再是意見,而是絕對真理了。所有超脫了感性確定性的那些意識形態所共有的這種虛無性,真正說來,僅只是這種真理的一個消極的證明,除此而外它是別無所能的,因為感性確定性自己的肯定性真理,正就是作為物件的並且確切說來作為他在的那種概念本身的無中介的'直接的'自為存在;——'概念本身的無中介的自為存在,作為他在,或者說以他在的形式出現,其所以說是肯定性真理,乃是因為:'它之存在著,別的現實事物之在它以外,以及它象這些現實事物一樣處於它自己的自然的存在之中時就是自在自為的或者說是絕對的,如此等等,對於任何一個意識而言都是絕對確定無疑的。
最後,啟蒙的第三個真理環節是諸個別本質對絕對本質的關係,也就是說,第一和第二兩個環節之間的關係。識見,作為同一物或無限物的純粹識見,也越出於差別物亦即有限的現實以外;換句話說,也越出於作為單純他在的它自己以外。單純他在的彼岸,在它看來就是空虛,於是它就把感性的現實跟空虛聯接起關係來。不過,並不是關係雙方都作為內容而進入於這個關係的規定之中:因為一方是空虛,因而只是由於另一方即感性現實的那一方的緣故關係才有內容。
但是,由於在關係的規定中自在這一方也參與其事,所以關係的形式是可以任意形成的;因為形式是自在否定物,從而是自身的反對物;它既是有也是無;它既是自在也是對方,或者換個說法也一樣,現實與作為彼岸的自在的關係既是對現實的一個否定也是對現實的一個設定'或肯定'。有限的現實於是真正可以說就是通常人們使用的那種東西了。因此,現在感性事物與作為自在的絕對,發生了肯定的關係,而且感性的現實本身就是自在的;它由絕對創造著,養育著,照護著。可是同時,它也與作為對方、作為它的非存在的絕對發511生著否定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它不是自在的,而是為一個他物的。如果說在前一個意識形態中,對立的'兩個'概念曾把自己規定為善和惡,那麼現在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