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民主的細節,大刀闊斧,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的悼念是什麼?也許不是降半旗,不是燭光集會,而是讓他們活著的兄

弟在立法機構、在政府、在法院面前,都有權利說話,從而透過制度的改進挽救無辜的生命。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有病的政治與治病的政治

我以前單知道人類社會中會產生明星,卻不知道在病類中,也會有明星。然而,“非典”這

半年來以其神秘、兇猛而名聲大躁,雄辯地證明了就是病,也能病出明星風範來。

碌碌無為的平庸之病,諸如胃病,關節炎等等,雖然是病中老將,多年來戎馬倥傯,為爭取

病毒的生存空間而浴血奮戰,卻也只能對非典的崛起而自嘆不如。然而最不服氣的,恐怕還

是“艾滋病”。艾滋病比非典出道更早,身手更狠,卻始終默默無聞,不能不說是病途失意。

據聯合國資料,中國現在至少有

1 百萬愛滋病人,但迄今為止,愛滋病還很少象非典那樣

大搖大擺地走上新聞頭條,愛滋病人也不像非典病人那樣,可以長驅直入醫院,接受高效的

免費治療,也難怪愛滋病對非典感到妒火中燒。

其實非典的成功之道,無非是“眼光”二字。它下車伊始,就直搗政治經濟重鎮北京、廣東

等地,確立了威脅社會“強勢群體”和國際資本的路線,不像愛滋病那樣胸無大志,和經濟

的或者道德的弱勢群體勾勾搭搭。因為疾病是“明星式”的,所以治病是“運動式”的。各

級領導,各界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集中調動人力、物力、財力,將病魔扼殺在搖籃之

中。

然而,等到“明星”病的熱鬧平息、鉛華散盡,在這個

8 億農民缺乏醫療保障體系、而城

鎮居民的醫療權益也岌岌可危的國家,我們還是要面對一個簡單的問題:一般的人,在一般

的地方,生了一般的病,該怎麼辦?

運動的脂粉拭去之後,還是要回歸制度。這個制度可能是個什麼樣?也許西方的經驗和教訓

可以作為一個參照。我們不妨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一個美國人生了病怎麼辦?

一般情形下,如果一個美國人有工作,他的工作單位會從私人的保險公司為他買保險,生病

時,他拿著保險卡去看醫生,看完了病,醫生會把帳單寄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再把錢寄給

醫生。其間雖然病人也要付一些手續費或分擔一些費用,但總的來說,病人不至於被醫療帳

單壓死。

也就是說,一個四角關係支撐了美國最通常的醫療保障體系:單位,保險公司,醫院(及私

人診所),個人。可以看出,這是個

“市場主導”的醫療保障體制,私人保險公司是這個制

度的靈魂。那麼政府就在一邊閒著,悠哉遊哉地看保險公司被各類疾病死纏爛打?當然沒有

這麼便宜的事。對於老人或者殘疾人這些醫院的發燒友,保險公司避之不及,就把他們推給

了政府。所以美國政府就資助一些公共醫療保險專案(其中最大的兩個:MEDICARE 和

MEDICAID),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極度貧窮的人提供醫療保險。

實際上

2000 年美國只有

55%左右的醫療支出來自於私人保險公司,其它的醫療支出則來

自於政府。二者加起來,美國社會的醫療支出佔

GNP 的

13%左

右。

這樣看來,在美國生病不是什麼讓人心驚肉跳的事:年輕時,有保險公司撐著;年老時,有

政府撐著。市場和政府這麼左扶右攙著,群眾就可以放開手腳生病了。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當然,我描述的這幅圖案這麼美好,連我自己都不相信了。這幅美好圖案當中還有還多裂縫、

漏洞和汙點,正是因此,醫療保險制度在美國也是一個激烈地政治鬥爭場所。

正如在中國,美國也有很多個下崗工人,或者做點小本買賣,這些人可能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