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和上帝一起流浪,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尊心太強了,甚至依稀地感覺到這種自尊心會導致小夥子重演她的情人——維?康德拉季耶夫開槍自殺的悲劇……

顧客最多的時候,是星期六的晚上。敖德薩餐館裡所有的位子都坐滿了。這些流亡在這裡的洋人、混血兒,在一起唱歌、跳舞、喝酒、哭泣和淚流滿面地大聲朗誦自己寫的詩歌。

如果灶上不忙,彼得就會倚在櫃檯那兒,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他也喜歡抽菸鬥了。他抽的那個菸斗,就是那個自殺的維?康德拉季耶夫的遺物。這個菸斗很奇特,它的煙鍋很大,鑲著漂亮的銅箍。他身後的櫃檯上,也同樣放著一杯浮著白沫子的啤酒。

娜達莎有時候會從櫃檯裡面探過身子,吻他一下。

到了晚上,他們各睡各的。

月亮升起來了,娜達莎穿著睡衣,輕手輕腳地走進了彼得的臥室。月亮下,小夥子睡得很安詳,一點兒聲息也沒有。娜達莎看了一會兒,又悄悄地退了出去,並輕輕地關上門。

不久,從猶太人的臥房裡傳來如訴如泣的長簫聲……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馬迭爾的“滋味”(1)

馬迭爾賓館建於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

“馬迭爾”是摩登或時髦的意思。這座賓館屬於法國新藝術運動的建築風格,整體造型簡潔明快,窗戶、陽臺、女兒牆、穹頂等姿態都相當豐富,我非常欣賞該建築的陽臺,感覺它設計得十分別致。

猶太建築設計師就是了不起。

吃與住,是賓館酒店生死存亡的兩大主題,絲毫馬虎不得。馬迭爾的廚師大都是來自彼得堡和莫斯科王宮的家廚。到這裡來消費的有王宮貴族、軍政要員和豪富鉅商,主要是看好了馬迭爾豪華的裝修、舒適的客房、一應俱全的各種服務設施,以及皇家廚子和名酒名菜。正因如此,這裡也成了外地政要經常下榻的地方。資料顯示,曾經在這兒居住的有中國人民和毛澤東主席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諾,有1949年出席世界和平大會的中國代表團成員——郭沫若、許德珩、鄭振鐸、丁玲、陳家康等,有從海外歸來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朱蘊山、李德全、朱學範、許廣平、沙千里、譚平山、王崑崙、蔡廷鍇、章乃器、羅敘章、沈雁冰、洪深、田漢等。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在這家賓館裡品嚐過哈爾濱的啤酒。在某種層面上說,他們認識哈爾濱就是從喝啤酒開始的。

說到啤酒,我順便講一點輕鬆的“故事”。早年哈爾濱喝啤酒的容器,尤其是在馬迭爾賓館和那兩家江上餐廳,都是用那種俄式的(也是法式的)、從表面上看凹凹凸凸的大啤酒杯。這種玻璃啤酒杯沉甸甸的(要的就是這種沉甸甸的分量),有八寸高,四寸寬,生啤酒被扎啤機注到這樣的杯子裡,馬上泛起很厚的一層乳白色的沫子。哈爾濱人喝啤酒的方式,一般都要先抿上一小口,愜意地、嘆息似的“啊”一聲,然後,再用手背揩淨嘴唇上的啤酒沫子。放這種笨重的啤酒杯時,沒有輕拿輕放的,那樣沒有氣派,都是“咣”一聲放在餐桌上,然後,眼睛自信地望著牆上掛著的法國風光的油畫:塞納河、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凡爾賽宮。喝啤酒的客人會覺得自己很牛。如果喝啤酒的朋友對路,彼此又對人生啊、愛情啊、金錢與地位呀、甚至國內外形勢、城市中流傳的花邊新聞談得投機,彼此就開始豪飲了,你一大杯我一大杯地乾杯。女招待員興致勃勃地往上端啤酒。一個基本功過硬的招待員,一隻手可以端五大杯,兩隻手就是十大杯——她們平時練的就是這種基本功。當然,現在是沒有這樣的功夫了。不過,我從電視上看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還有。

去馬迭爾這樣的餐廳(馬迭爾賓館專有一個餐廳)喝啤酒的上流人士之氣派又不一樣了。在那裡,這樣的客人通常喝那種瓶裝的啤酒。早年,賓館餐廳裡還專門有一個開啤酒用的“池子”,池子上方是一大塊鏡子,男招待員將啤酒斜對著那面大鏡子,用起子猛一開蓋,啤酒沫一下子噴到鏡面上,然後,順著鏡面往下流,一直流到池子裡——要的就是這個勁兒,顯示著一種氣派。“氣派”之後,再給餐客斟上。

在“文革”期間,這種玻璃的大啤酒杯,被紅衛兵當做“封、資、修”給毀掉了。幸好,啤酒畢竟不是政治,喝不喝啤酒不是革不革命的立場問題。於是,啤酒照樣賣,只是那種杯不見了,改用中國式的粗瓷大碗了。然而用這種碗喝啤酒,許多人總覺得彆扭,似乎啤酒味也不大對勁了。於是,因陋就簡,弄了一大堆空罐頭瓶子,涮乾淨後用它來盛啤酒賣。這樣看起來情況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