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三國風雲人物正解,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謀略,在這方面他雄心勃勃,富於進取,但在他才能稍遜的軍事戰術領域以及他勢力薄弱時的政治領域,卻充分地吸收了道家的上述思想作為求勝的策略,這些思想在他身上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構成他獨特的完整人格。

在與孔明的戰爭交鋒中,他寧可穿上對方送來的女人服裝,甘心受辱,也不輕易出戰。甘受對方的侮辱,自然是弱者所為,但正是這個弱者,〃奇〃書〃網…Q'i's'u'u'。'C'o'm〃使咄咄逼人的強者無可奈何,強者反倒最後敗於弱者。曹丕威逼漢獻帝禪位,司馬懿沒有像其他大臣那樣直接出面參與,而當曹丕欲受詔承位時,司馬懿急忙勸諫說: “雖然詔璽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謙辭,以絕天下之謗。”(第八十回)曹丕採納了他的建議,在“三辭而詔不許”的形式下然後受禪登位。司馬懿建議曹丕謙辭推脫,以示卑謙處下,使曹丕在很大程度上免除天下怨謗、爭取人心,從而鞏固魏國的社會根基。魏國大都督曹真病重期間,吳、蜀兩路兵馬進攻魏國。曹睿封司馬懿為大都督,接替曹真之職,並準備讓近臣去曹真府取來總兵將印。司馬懿先前與曹真在前線產生了隔閡,因此這次他親自前往。見到曹真,他坦然陳述了魏國面臨的嚴峻形勢,等曹真表示願推薦他接替自己職務並要交給他將印時,他卻表示: “某願助一臂之力,只不敢受此印也。”(第九十八回)最後曹真動了感情,再三相讓,司馬懿方接納。這正是以卑謙辭讓形式成功地達到目的的方法。

司馬懿晚年在朝中受到曹爽的排擠,於是推病不出,聞聽曹爽的心腹李勝要來家中探望,他乾脆去冠散發,擁被臥床,並佯裝耳聾,言語哽噎,聲嘶氣喘,作出一副病危之狀。曹爽自料司馬懿不久人世,遂放心無憂地率大小官僚隨駕畋獵。曹爽出城後,司馬懿立即發動兵變,奪取了兵權,至此魏國改姓司馬氏。就當時的政治背景言,司馬懿處於劣勢,但他取柔弱處下、欲取先予的策略手段,大智佯愚,等待時機,終於後發制人。道家的思想薰陶出了這樣一位政治鬥爭的高手。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三部分》

魏延的性格與悲劇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桐柏縣)人。原在劉表大將蔡瑁手下。劉備從新野潰退路過襄陽,蔡瑁因降了曹操,拒不接納。魏延為讓劉備入城,砍死守門將士,去追劉備,未果,於是投了長沙太守韓玄(第四十一回)。韓玄因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關羽率兵攻取長沙,兵臨城下,在韓玄要誤殺黃忠的關鍵時刻,他砍死刀手,救了黃忠,並鼓動兵士殺了韓玄,投降了關羽(第五十三回)。劉備率兵收川時,魏延與黃忠為隨軍大將、多立戰功,被封為揚武將軍。劉備爭奪漢中時,魏延配合張飛擊敗張郃,奪取瓦口隘,在陽平奪關截獲糧草,又在斜谷界口射傷曹操。劉備為漢中王后,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命其總督軍馬,守禦東川,不久又加封為鎮北將軍。劉備伐吳前,命驃騎將軍馬超及弟馬岱協助魏延鎮守漢中。劉備去世後,孔明調魏延去南方抵禦孟獲,換馬超把守漢中。孔明南征,魏延與趙雲同為隨軍大將、前部先鋒,屢立戰功。蜀軍伐魏時,魏延以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的身份,為孔明帳前第一大將,戰功卓著,聲名顯赫。孔明臨死前,將兵權交給長史楊儀,安排魏延為大軍斷後,魏延不服這種安排,在孔明死後截擊楊儀,爭奪兵權,被孔明生前暗中安排於其身邊的馬岱斬殺。

魏延一生的結局含有悲劇色彩,這種悲劇是由他個人性格和時代精神的碰撞造成的,古老的國土還沒有形成開放型的民族意識時,歷史莽然地造就了一個另類的魏延。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三部分》

爭強好勝的將軍

魏延在加入劉備集團後,剛開始還算不上頭面人物,但他勇於出戰,喜奪頭功,雖受挫而不氣餒,終於在戰場上鍛鍊成了一名優秀的戰將。魏延和黃忠一起隨劉備入川時,有一次劉備派黃忠去雒城,攻打川將冷苞、鄧賢營寨,但魏延卻硬要代替黃忠領兵破敵,並且與黃忠爭得不亦樂乎,最後兩人提出當著劉備的面比試武藝,得勝者領兵出戰,多虧劉備勸免。隨軍軍師龐統分定兩人各打一寨,黃忠攻冷苞,魏延攻鄧賢,先奪得者為頭功。魏延並不就此甘休,他暗中打聽得黃忠軍隊定於四更造飯,五更起兵,遂吩咐自己的軍隊二更造飯,三更起兵,趕在黃忠之前行動。至半路,他傳令去打分給黃忠的冷苞營寨,希望打了冷苞再打鄧賢,一人攻下兩個營寨,但冷苞探得訊息,早做了準備,使魏延吃了大虧,幸得黃忠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