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三國風雲人物正解,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見下游人喊馬嘶,曹軍渡河,則急取布袋,放水淹之,領兵順水殺下。第三,讓張飛領一千軍馬埋伏於博陵渡口水勢慢處,曹軍被淹後從此逃難,可乘勢殺來接應。第四,讓趙雲引軍三千,分四隊: 三隊在城之西、南、北三門民房中藏上硫磺焰硝等引火之物,待曹軍黃昏後入城時,乘風勢將火箭射入城中,在外吶喊助威,放曹軍自東門出走。趙雲自引一隊精兵埋伏於東門之外,待敵軍受火出逃時擊之。第五,劉封、糜芳二人領兩千軍在新野城外三十里鵲尾坡前屯駐,一見曹軍,打旗分軍而行,以為疑兵,待敵軍過後分頭埋伏,見城中火起即可追殺敗兵。

許褚領三千先鋒兵到鵲尾坡時,見有打旗行進之兵,心中大疑,飛報後軍曹仁,曹仁到時,坡上卻不見一人,二人知是疑兵,商定晚前奪下新野歇馬。只見新野城空無一人,知百姓已走,即尋房做飯。忽然火 燒 新 野

,西、南、北三門火起,風助火威,滿城通紅,曹仁領眾將自東門冒煙而出,軍士自相踐踏,死傷極多。出東門不遠,遭到趙雲部隊的伏擊,軍士焦頭爛額,逃至白河邊,喜得水勢不深,爭相渡河。關羽在上游聽得嘶喊,令軍士掣起布袋,水勢滔天,滾滾而下,曹軍溺死者極多。逃生者行至博陵渡口,卻被張飛截住掩殺。劉備數路軍馬會合追襲,曹仁、許褚落荒而逃。

面對曹操五十萬大軍的進攻,諸葛亮採取“不若則能避之”(《謀攻篇》)的策略,欲撤至樊城。在撤退前,他決定對曹仁的十萬先行部隊予以重創,挫敵鋒芒,於是策劃佈置了火燒新野之戰。“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軍爭篇》)他讓劉封等豎旗於鵲尾坡,是白晝間的疑兵措施,意在遲滯曹軍行進,保證曹仁大軍進新野的時間拖至黃昏之後。因為“發火有時,起火有日”(《火攻篇》),諸葛亮嚴格地把握著戰鬥的程序。

火燒新野時,諸葛亮借用“圍師必闕”(《軍爭篇》)的原則,三門引火,獨缺東門,放其逃生。但“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攻篇》),逃出城的曹兵又遭到趙雲一支伏兵的截擊。在白河之上和博陵渡口,諸葛亮採取“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的方針,活用“半濟而擊之”(《行軍篇》)的思想,以伏兵和河水為雙重手段兩次痛擊敵軍,曹仁十萬大軍喪失殆盡。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二部分》

對孔明三次用兵得失的分析(2)

◎以疑兵計打敗曹操;奪取漢中

劉備奪取成都後,曹操於215年攻取了張魯的漢中。不久劉、曹雙方在漢中之地展開了爭奪。曹操丟失了定軍山後;又聽說徐晃兵敗漢水,乃親統大軍來奪漢水寨柵。蜀軍退於漢水之西,與曹軍隔水相拒。諸葛亮屢設奇謀,以疑兵計戰勝曹操。

第一次,諸葛亮在高山上暗窺對岸曹軍動靜,令趙雲領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漢水上游的土山下,依計而行。次日,曹軍前來挑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不發,毫無動靜,曹軍自回。當夜更深,諸葛亮見曹兵在營內歇定,即放號炮。趙雲聽見訊號,令五百軍士鼓角齊鳴,曹軍以為蜀軍劫寨,驚慌出營欲戰,卻不見一人。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均驚恐不定。曹操心怯,遂拔寨退三十里紮營。

兩軍相對,未曾交鋒,諸葛亮根據“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虛實篇》)的原則,對曹軍連續採取騷擾戰術。他以“形人而我無形”的手段,窺察敵營動靜,而將擂鼓的五百軍伏於土山之下,使對方不知虛詐,“實而備之”,極大地加強了騷擾的效果。兵法認為處水上之軍應該是“視生處高,無迎水流”(《行軍篇》),不提倡居下游迎敵。諸葛亮選擇上游土山處伏兵擂鼓,有意造成蜀軍順流衝擊的聲勢,更使曹軍不敢稍有疏忽。諸葛亮這一設疑騷擾戰術使蜀軍佔取了作戰主動權,使曹軍時時緊張戒備,雖未真正殺傷敵人,但已形成了攻擊和戰勝敵人的作戰態勢,逼使曹操心怯退兵。

第二次,曹操在漢水邊退三十里結寨後,諸葛亮讓蜀軍渡過漢水。背水結營,他作就策劃,諸將分頭實施。次日劉封與曹軍徐晃對陣交鋒時,劉封敗走,蜀軍往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曹軍大隊衝殺過來,爭相奪取。曹操急令鳴金收軍,對眾將說: “吾見蜀軍背漢水安營,其可疑一也;多棄馬匹軍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軍,休取衣物。”(第七十二回)遂下令: “妄取一物者立斬。火速退兵。”曹軍方退時,諸葛亮令舉起號旗,劉備、黃忠、趙雲三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借蝶殺人:蝶葬

打死也不說

黃帥心語

九十八度

大神夫人狠彪悍!

巴喬的中場

誰讓這小子契約雙胞胎校花的?

夢見星辰s

卷死後他穿成了天才兒童!

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