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三國風雲人物正解,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馬殺來,曹兵大潰而逃。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諸葛亮背水列陣,無疑也包含著極大的風險,但他暗伏三路精兵以待,保證反擊能夠成功,卻真正地化解了風險。他安排劉封戰敗後撤,盡丟軍器衣物於道上,實是一種“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的戰術策略,意欲對敵人的進攻收到“亂而取之”(《計篇》)的效果。曹操在追擊中覺察到了諸葛亮的用兵詭計,急令退兵,但同樣為蜀軍的反攻創造了機會。可見,安排劉封之軍詐敗棄物,既是一種誘敵之策,也是一種疑兵之策。對曹操這樣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者難以利而誘之,卻可以疑而惑之,這正是諸葛亮用兵的高明之處。
第三次,曹操丟了南鄭,退守陽平關,聽說蜀兵來斷糧草,遂提兵至褒州(今陝西省勉縣東北)城外與劉備決戰,蜀軍按照諸葛亮的策劃行事。劉封陣前詐敗而走,曹操引兵追趕,蜀軍營中,四下炮響,鼓角齊鳴,曹操恐遭伏擊,急教退兵,軍隊自相踐踏,奔回陽平關。不久蜀軍趕到城下: 東門放火,西門吶喊;南門放火,北門擂鼓。曹操大懼,於是棄關而走,退至斜谷界口。在這裡,諸葛亮先以伏兵相疑,令曹操守關而無信心,終於棄關退兵。
曹操退兵斜谷界口,已處在了“進不能勝,退恐人笑”(第七十二回)的窘境,諸葛亮及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