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再說長江,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溝壑、懸崖邊,儘管他們手上的建築圖紙就是北京宮殿的另一個版本,但其難度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他們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干就是10多年的時間,有些人甚至永遠沒有回去。
今天的武當山已經作為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而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馬志富任職於湖北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自20世紀80年代參與武當武術的收集整理工作開始,便經常往返於武漢和武當山之間。
這裡就是武當山被稱為洞天福地的紫霄宮。
走過金水河,首先進入殿門,也就是龍虎殿。出了龍虎殿,往上就是幾十米高的臺階,拾級而上,可以看見臺階兩邊對稱的碑亭。上了臺階,就是朝拜殿。穿門而過,眼前豁然開朗的就是紫霄廣場。在三層高高的崇臺之上,巍然聳立的就是紫霄殿。
作為武當山現存最為完好的木結構建築,紫霄殿也是整個武當山祭祀真武大帝的重要場所。在清晨的陽光裡,武當山道教的早課頌經也開始了。
這些具有南北交融特色的道教音樂,有著皇家宮廷音樂的莊嚴典雅,據說已經存在了數百年。
早課的時間也是紫霄宮大門開啟的時候,遊客也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走進了武當山。
每年,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道教信徒也組團來到武當山。據說在臺灣的宗教裡,道教和媽祖信徒佔到了75%。
陳俊安(臺灣中華道教發展協會理事長):在臺灣這麼普遍的道教信仰裡面,其中又以我們的武當玄天上帝最為主流。所以,每一年三月三、九月九,祖師爺聖誕,臺灣各界玄帝弟子們、信仰者,都會很虔誠地捧著金身,千里迢迢來到武當朝山謁祖。
因此,紫霄宮就成了人們進入武當山,感受這座奇妙山峰重要的第一站。
在大殿的屋頂兩側繪有八卦圖案,而中央則是藻井浮雕雙龍戲珠圖。這一切都說明著皇權獨有的特徵。
從空中俯瞰紫霄宮,一條筆直的中軸線貫串始終,這和明朝“皇權中軸”的指導思想十分吻合。
顯然,從北京來的施工人員,帶來的圖紙就是皇帝權威的旨意。宮牆臺階,院落殿堂,佈局嚴謹對稱,氣勢威武莊嚴。
武當山這些宏大的建築,大多建在山坡之上,講求中軸對稱,基本遵循一種上升的趨勢。紫霄宮坐北朝南,背倚展旗峰,體現了中國古代“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風水原則,從而形成了風水中“氣場”的藏聚和迴護。
馬志富,武當天罡拳傳人,這套古樸的武當內家拳,講究的就是以動作引氣,內氣支配動作,達到氣息合一。
馬志富還在前人的基礎上,整合創編了新的“天罡拳十二式”,希望更多人可以練習。
武當功夫的代表就是太極拳,它的招式快慢結合,柔中有剛。全世界有將近5億人練習太極拳,被稱為強身健體的最好武術門類。
這樣一個具有生氣的環境,武當內家功夫的養生特性也就隨自然而生長。
意守丹田的寧靜,心、眼、手的關聯,就是自然的身影。
第二十一集 道化武當(2)
追隨天際的行雲流水,在山野林莽滑過的綿綿掌風,也是自然的迴音。
張三丰,14世紀末15世紀初,武當山的一位傳奇人物,正是他,建立了武當內家拳——太極。
傳說張三丰在武當山修煉過程中,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山川河流,根據天地陰陽二氣的原理,建立了以養生為主的武當內家拳,它和少林武術一起,奠定了中華武術“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地位。
復真觀又叫太子坡,這組建築似乎違背了武當山“皇權中軸”的形制。
對照其他宮觀的設計發現,太子坡地勢狹窄,不能完成中軸線設計。因此,便採取了左右參差的佈局形式。
這樣的設計改變並非我們的想象,實際上,工程技術人員除了從北京帶來的圖紙外,他們手裡還有朱棣的一道聖旨:“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
太子坡位於半山腰。步入山門,一道曲折回環的長廊緊貼山坡地勢而行。可以想見,當年施工技術人員在改變中軸線佈局的同時,也肯定有意改變了這座建築的入口和通道。令人稱奇的是,這條曲折的夾牆複道,竟有著北京天壇迴音壁的相同效果。人們給它起了個特殊的名字,叫九曲黃河牆。
從山門進來,經過二宮門便到了龍虎殿,透過龍虎殿大門就可看見太子坡的主體建築。而從這個院落進到另外一個院落,必須轉過好幾個門,於是有了“一里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