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再說長江,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內而外20餘尊佛教造像神態各異,它們是中國男人和女人的形象。
男人形象的雕刻,線條粗拙有力。女人容貌秀麗,她們的衣飾和形態被賦於很多細節,圓潤的肌膚下彷彿有血液在流淌。
郭相穎曾用去整整兩月的時間手繪寶頂佛灣中的千手觀音造像,這也是讓他備感神秘的造像。緊臨千手觀音造像的是同樣令人驚歎的釋迦涅槃造像,它們莊嚴靜穆,氣勢恢宏。關於它們的建造者,在大足民間有著種種傳說。
第十集 大佛東漸(3)
許多年後,郭相穎在翻閱典籍時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公元1159年,16歲的大足僧人趙智鳳前往川西修行。在那裡承啟佛教宗師柳本尊宗法,20歲左右回大足寶頂山開山造像。柳本尊於公元855年生於古時的樂山,在時間和地域上都與樂山大佛密切相關。樂山大佛建成100餘年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佛教石刻造像活動,在大佛東邊的大足開始了。
1000多年後,大足人在這裡看到了他們每天都在重複的世俗生活和中國人始終都在追尋固守的忠孝禮儀,傳統道德。
父母恩重經變相,由數量多達11組的造像構成連續故事,以求子、懷胎、臨產,以及婚娶、送別等一系列日常生活情節,形象地講述了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的過程。意在勸誡人們報孝父母,它把佛教的教義與中國儒家的倫理、理學的心性和道教的學說融為一體,營造出中國化了的佛國景象。
郭相穎仍然住在大足北山下的小屋裡。晚年,他最大的心願是能繼續為那些即將消失的石刻建檔。
郭相穎(大足石刻博物館名譽館長):它這個石刻呀,越到後期,風化就越嚴重,傳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時候,有很多古人見到的實際情況,我們現在已經見不到了。所以要藉助古人的一些記載,再與實物對照。
2006年3月,峨眉山消失已久的巨佛和寺院群從與天相接的金頂脫穎而出,它的消失和重現都像是一個神話。盛世修志,清明撰史。按照佛教的至理,金頂今天的修復意味著最殊勝的因緣,這個因緣來自於一個時代。千百年後,人們會從這些來自公元2006年的形象史志中,看到一個興盛的時代。
1000多年後,歷史使我們有機會把佛與人的故事濃縮在短短的瞬間,而在過去的1000多年中,它們在日夜奔騰的長江水中漸漸東去。 (編導:王影/攝影:王影 李雄 陳林聰)
第十一集 天生赤水(1)
今天,赤水河美酒的身世對許多人仍是個謎。美酒為什麼出在這裡?特別是酒中極品的茅臺,它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史載,早在1000多年前,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已開始釀造白酒。或許;是因為它給人體帶來的奇特感受和由陰而陽的神秘燃燒過程,酒成了古人祭祀和禮儀活動中的重要角色,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蒸餾釀酒技術的發明。考古證實,中國人發明了最早的蒸餾技術,而它的起源,則與產生於長江流域的中國傳統道教中的煉丹術有關。
長江,從雪域冰川發源後,一路廣納百川而來。在流到四川合江境內時,又接納了來自雲貴高原的一條河流——赤水河。赤水河,發源於中國雲南鎮雄;穿越雲南、貴州、四川數省,全程400多千米。在一年中的半數時間裡,赤水河紅水奔瀉;這紅色的水流來自雨季中兩岸的紅色土壤。
在赤水河中游,貴州省仁懷縣境內的群山中,有一個以釀酒為傳統的小鎮——茅臺鎮。1915年,茅臺人帶著他們釀製的土酒,沿著蜿延的赤水河進入長江。從長江,他們去了更為遙遠的地方。就在這一年,在美國舉行的世界萬國博覽會上,從一隻摔破的土陶罐中溢位的茅臺酒液奇香撲鼻,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評酒師,茅臺酒贏得了當年的金獎。至此,中國悠久的釀酒歷史和隱藏在群山峽谷中的茅臺古鎮開始為世人所知。
季克良出生在長江下游的一個傳統釀酒之家。1964年;從無錫輕工業學院發酵專業畢業後,年輕的季克良被茅臺酒的傳奇故事吸引到偏遠的茅臺鎮,之後,他便在當地定居下來。作為古老茅臺酒釀製的新一代傳人,季克良始終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茅臺酒是怎樣釀出來的?
季克良(貴州茅臺酒業集團總工程師):茅臺酒的秘密,我認為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開。我這幾十年能夠留下來,原因就一個——茅臺的神秘感。
今天,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都是中國名酒的發源地,而在它的支流赤水河上,酒更被賦予了許多傳奇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