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1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跟吐蕃低地的由來也脫不了干係。
畢竟,吐蕃低地大部疆土,都是當年吐蕃出兵助大唐平亂時佔據的,換句話說,這都是漢家故地,所以當漢人重回此地的時候,算不得什麼開疆拓土,只能算是收復故土而已。
廢話少說,此時帳篷之中,除了這兩位跟歸義王李匪有著姻親的吐蕃低地部族首領之外,其餘的人,就都是歸義王李匪的心腹之人了。
這個時候。說話也就不用怎麼顧忌。
對於行軍打仗,這裡很有幾位行家裡手。都是當年西北鎮軍出身,他們受命來到吐蕃。少則一兩年,多的已經在低地呆了將近十年。
來的早的人都是偷偷摸摸,清一色都是西北張家的心腹將領,後來到來吐蕃的,就都光明正大的多了,身上也多數都有著秦軍軍職在身,加上現在歸義王府中的一些人,人數其實已經不少了。
實際上,在吐蕃低地歸附的時候。大秦朝堂上便有人提議,依照蜀中蠻族之例,建下規制,或者劃分地域,設立郡縣等。
不過,這樣的提議並未得到多少附議,最關鍵處,還在於低地歸附日短,不易輕動的原因。
當然。大秦朝廷也非是不聞不問,等到成武皇帝登基之後朝政漸趨平穩,一些將領屬官,也便陸續來到吐蕃。名為示好,實際上,卻是在為將吐蕃低地真正納入大秦治下做著準備……
不過。這幾年,大秦南征北戰。對於新附的低地部族,也無法做到太過有力的約束。照這樣一個情形看來,歸義王李匪對於吐蕃低地的轄制,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於,他的自主權,比之北方歸附的草原部族,還要大上許多。
不去說這些有的沒的,當帳篷中剩下這些人後,歸義王李匪臉上的笑容便漸漸淡了下來。
別看他之前一副輕鬆自若,胸有成竹的模樣,實際上,他的心也開始拎了起來,這些年打的仗並不少,但除了幾年前攻打卓羅城之外,都是和吐蕃蠻子在交手,對於這一戰,到底能打成怎麼一番模樣,他自己心裡也沒底。
說到底,無論他的經歷怎麼精彩,也只是一個當過秦軍低階軍官的馬匪頭子而已,能到今時今日之地步,雖少不了有著他自己才幹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因緣際會罷了,論起行軍打仗的本事來,他甚至不如帳篷裡的一些秦軍軍官來的強些。
等到帳篷裡清淨下來,他的眉頭便皺了起來,嘟囔了一句,“他孃的,十幾萬大軍,看上去威風,還不如老子當年帶著兄弟們來的爽快呢……”
對於怎麼能打下這座千年古城,他並沒有多少清晰的概念,他只知道,吐蕃騎兵攻城根本不成,這還只是三天,高地來的蠻子就已經有了怨言,要是在這裡呆上十天半個月的,不知道會不會鬧起兵變來?
在低地呆的久了,他可是明白,這些部族戰士打起仗來到沒的說,勇猛無畏的很,不過一旦形成對峙,幾天下來,一些部落首領就敢拉著自己的人回去自家部落,所以,在吐蕃內亂當中,激烈的戰事從來沒有超過十天的。
低地人還好些,尤其是高地聯軍,打著打著,莫名其妙的就潰了,究其就裡,大部捨不得拿自己部族戰士的命來奪取勝利,而小部落,根本不想參戰,多數都是在大部逼迫之下,才會派出戰士。
這樣一來,哪裡還談得上什麼軍心士氣?
就像這次揮兵攻打西夏,各部都在想著勝利之後的戰利品,一旦受挫,鬧出什麼么蛾子來,也不奇怪。
看著他臉上漸顯的憂色,帳篷中多數人都明白其中的關節所在,也都安靜了下來,兩個部族首領左顧右盼之間,心裡卻是在琢磨著,戰無不勝的大王好像……嗯,那麼之後,是不是就要回去了呢?
想到這裡,兩個人心裡一陣輕鬆,吐蕃人在各方面,都和北方的草原部族很相像,但有一點,他們和草原部族是不同的,那就是在對劫掠的狂熱喜好上面。
他們比草原部族更加的吃苦耐勞,生活也更加困苦,但也比草原部族更加的安於現狀,吐蕃內亂,多數都表現在信仰之爭上面,而非是要擴充套件生存空間,這就是一個明證。
這兩位,是標準的吐蕃大部首領的心態,不太願意讓部落戰士流血,去爭奪看不見的戰利品。
所以,兩個人一邊抿著漢人的美酒,一邊輕鬆的等待著大王的決定,在他們看來,能打到西涼城下,已經算是不錯了,就此回去,誰也說不出什麼,再往西北去,就更加的荒涼,帶著人去吃沙子嗎?
不過,顯然,帳篷裡的其他人可不這麼想,在有著資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