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5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李圃說了這些,他幾乎懷疑,是不是這位老大人為了拉攏於他,才會如此不加遮掩的許下好處。
但是隨後,對於眼前老大人的為人的信任,讓他泯去了這個念頭。
於是,電光火石之間,他再一次以慎重的心理,去看待如今的朝堂爭鬥。
無疑,如今朝堂上的風波,開始漸漸集中於樞密使李承乾的去留之上了。
而在他看來,樞密使李承乾無論去留,以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為首的文臣們,都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從景興年間開始,大族豪門主掌的大秦朝堂,已經漸漸開始脫離這些大族的控制,這個毋庸諱言。
當年的長安五姓,如今還剩下幾個?從這裡就能看出,大族豪門的衰落已是不可避免,親身經歷了景興鼎革的他,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大族豪門的時代,也許將是一去不復返了……
八分田畝制,以及現在中書想要隱隱推動的承繼之法的變革,就像是套在大族豪門脖子上的鎖鏈,只會越勒越緊。
眼前的這位老大人,景興鼎革的中堅之臣,幾乎是一手抹去了豪門世家的榮光,但諷刺的是,這位老大人卻是出身於大秦世家豪門中最顯貴的李氏門閥。
他不知道,這位老大人是為時事所迫,還是順應時事而為,他只知道,這位老大人也許將是如今長安李氏門閥留在大秦朝堂上的最後一點餘暉了。
而如今看來,這最後一點的光輝,也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長安李氏,如今內外交困之下,到底還能維持多久,周枋無法預測,但總歸是時日無多了才對。
像如今朝堂上的點點滴滴,以及這突如其來的激烈爭鬥,其實正是許多不甘束手之人的垂死掙扎而已。
當然,之所以能看到這一點,並非周枋眼光過人,也非是其人胸中丘壑使然,而是他熟悉李氏,並在這些年間,一點點的感受到李氏的興衰以及它內部的暗流湧動罷了。
實際上,這些念頭在他心中由來已久,只不過每每不願深究而已,因為寒門出身的他,根基就在長安李氏身上。
長安王氏轟然倒地,他還只不過是沾了一點邊兒,就差點弄了個萬劫不復,他不敢想象,一旦李氏失勢,身為李氏黨羽的他,會有怎樣的下場。
不過,此時卻容不得他不多想了,這麼一來,周枋也是豁然開朗,不管他轄下有沒有發生昨日一般的事故。
他的選擇其實都不多,也許……都要面對撲面而來的疾風暴雨。
這麼一想的話,之前他的那些心思,便多了幾分可笑,他心下不由苦笑,虧自己還教訓兒孫,遇大事而不定,乃為官者之大忌,沒想到,真正到了大事臨頭的時候,自己先就魂飛魄散,舉止失措了。
可見,知易行難,古人誠不欺我啊。
於是,很快的,他便整理好了思緒……
其實,無可否認的,能以一介寒生,走到今日之地步,除了得到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賞識之外,論起自身的才幹,城府,眼光以及見識來,周枋其人也是一時之選,不讓於他人半分的。
心意清明之下,周枋慢慢挺直了身子,“老大人之言,學生必定謹記在心,不敢或忘,但您也不用太過憂勞,最重要的還是保重身子要緊,這些年風風雨雨咱們都過來了,如今我大秦一日強似一日,其中有多少您的功勞?怎能在這個時節,起了輕去之心?”
“學生德望淺薄,更談不上什麼成就,可不敢當您的重託。”
李圃目光閃動,欣慰之色一閃而過,他知道,周枋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聽周枋漸漸開始說的越加直白,雖然這些時日,心中一直壓著一塊大石一般,但這個時候,還是多少便起了考校之意。
沉吟了片刻,便道:“吾知你才幹,不用妄自菲薄,那……照你看來,如今朝堂之紛擾,又該如何了局?”
話鋒轉變之下,此時已經成了上官與下官之間的問對之局。
周枋吸了一口氣,深思良久,正色道:“如今文武之爭越演越烈,於國無益,所以依學生之見,我大秦用兵之日還多,此時怕是難以制之,與武人相爭,實乃不智……無論陛下,還是……晉國公,如今皆一言不發,在學生看來,還有可以轉圜的餘地,不若……”
說到這裡,周枋打住了話頭,但意思已經說的極為明白,周枋這裡心中略有舒暢,也有些發緊,這些年,因當年之累,他可是已經多少時候沒有這般暢說欲言了……
李圃面色不動,緊接著便問,“老夫已經上書,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