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5部分,將血,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罷李承乾樞密使之職,若不能得,怕是也只好上書請辭了吧?還有什麼轉圜之說?”
周枋馬上搖頭,“陛下聖明燭照,又怎會因一言之失,而罷相位?再者,如今紛擾,不過因李大人上書請建新軍所致,我等中書之臣,無須攻訐其人,轉而就事論事,也就罷了,久之,風波自銷……”
“樹欲靜而風不止,老夫到想平息爭議,但旁人可會如此想法?”
“中書這裡,老大人自是眾望所歸,一言而決,至於樞密,只要晉國公趙大將軍開口,旁人也不會多做置喙吧?”
李圃終於笑了起來,點頭讚道:“定庵看的極為明白,也有一腔為國之心,著實難得,但可惜……”
周枋本來臉上帶出了些笑容,但隨即,便被這話的未盡之意所擾,皺起了眉頭,顯然,這裡面還有他不知道的因果。
沉吟了一下,周枋便忍不住試探道:“要是晉國公那裡……嗯,昨日長安府這裡接了一件案子,有人把晉國公長子押到了公堂之上,還打了板子。”
“學生以為,有人心懷叵測,欲行火中取粟之舉,還請您三思……不若,藉此時機,學生願上門請罪,與晉國公傾談一番,也好……”(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周枋(四)
(昨天又是吃吃喝喝,同事聚餐,推不過去,只能跟大家說抱歉了,唉,這個年過的累啊……)
“一群混賬……”
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淡淡道了一句,好像聽到了無足輕重的一點小事,讓人看不出他的喜怒。
當了大秦二十多年的首輔,城府深沉自不待言,而京中之異動,多數也瞞不過他的耳目,周枋深夜造訪的來意,他自然最清楚不過。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今日之局面,想要火中取粟者,怕是要失望之極了,李圃突然很想大笑幾聲,即便是他,此時也很想瞧瞧,等到塵埃落定之時,那些人到底會是怎樣一個臉色……
緊接著,心中卻又有些傷感,為政二十多年,卻是終於要走到盡頭了……不由想,當年楊相黯然離位,又是怎樣一番心境呢?
不過這些心思,卻斷不會與外人分說,而他也有著自己的自傲之處,為相二十餘載,大秦國力日盛,疆域越來越是廣闊,國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於外事上,大秦兵鋒所指,群雄束手,可以說,如今的大秦已經遠非楊相在時可比。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不能全始全終罷了……
新潮起伏,面上卻不露分毫,所以,在周枋眼中,坐在那裡的老大人還是那位威嚴的相輔大人,平靜中帶著肅穆,一如當年初見老大人時一般。
不過區區一句話。四個字之間。讓周枋感受到的卻是滿滿的輕蔑。同時也讓他的心思徹底安定了下來。
對於此事,李圃只是道了這麼一句,也沒多做置評,只是接著道:“長安府初立,又要收下那麼多雄武軍步卒,辛苦你了。”
周枋琢磨了一下味道,心中大定,立即便道:“為國盡忠而已。算不得辛苦,學生只願能恪盡職守,不負國恩而已。”
果然,李圃微微頷首,“定庵能這麼想就好,定庵你位在中書,精於刑律,又諳悉朝廷內外諸事,所以老夫才極力薦你來掌管長安府事……”
“說起來,如今長安已漸顯前朝盛世之像。內外各色人等,皆現於長安街市之上。也許文采風流還遜色許多,但於氣象之上,卻非是前朝初立時可比。”
“各國使節,頻繁來往,西域商道,也開通在即,西域胡娘當壚賣酒之雅事,不久自現,有功將士,回京定居者漸多,外間官吏官吏士紳,紛紛入京安居,如此一來,怕是用不了多久,便能復有前朝盛世之風了。”
“而在這之前,若不能梳理好長安府事,將來紛紛擾擾,鬧出些不堪之事來,有辱國體之餘,卻也能動搖我大秦根基,到了那時,豈非吾等之罪焉?”
這些話,這些意味,其實在周枋上任之初,便已多有明白,只是沒有今次說的這麼透徹罷了。
不過在周枋而言,聽得這些,還是令他有些心馳神往,多有憧憬。
李圃的聲音還在繼續,“所以說啊,治理好了長安府政,便有大功於國,非是在中書中唯唯諾諾可比啊……”
周枋此時臉上已是浮起了一層紅暈,有些激越,又有些慚愧,拱手道:“學生曉得了,斷不會讓您失望就是。”
李圃擺了擺手,猶豫了一下,最終心裡輕嘆一聲,還是道:“長安權貴漸多,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